韩非子在《八说》一文中曰:“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无术任人无所任而不败。”
意谓任用担任职事的人选适合不适合是存亡、治乱的关键,不讲策略、原则随意用人,没有哪一项任命不失败的。
一语道破,任贤使能是富民强国不可忽视的治国之道。纵观历史,凡是走向衰亡的朝代,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一条是所用非人。
是以唐太宗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资治通鉴·唐纪十》
唐太宗在此告诫所有的主政者:“在选拔官员时,一定要慎而又慎,绝不可马马虎虎草率从事。用一个德才兼备的贤能之人,所有的贤良俊杰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朝廷为国效力;反之,用一小人,所有的小人都会如蝇逐臭一样争先恐后的钻进官场。”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篇》
(译: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用了皋陶,邪曲的不肖之徒都远远躲避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用了伊尹,邪曲的不肖之徒都远远地躲避了。)
张良、陈平之徒,秦失之亡,汉得之兴;房、杜、魏、褚之徒,隋失之亡,唐得之兴。(宋·范仲淹《选任贤能论》)
(译:张良、陈平那样的人,秦朝失去了他们就灭亡,汉朝得到了他们就兴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褚遂良那样的人,隋朝失去了他们就灭亡,唐朝得到了他们就兴旺。)
可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材必难致治。”《贞观政要·崇儒学》
秦重用了指鹿为马的赵高二世而亡;唐用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而朝纲大乱;宋用了陷害忠良的秦桧而走向衰败。如是等等,数不胜数,举不胜举。统而言之,用人失当不走向败亡者未之有也。
古今时异,治道无二。时下何尝不是如此?!
徐才厚被重用,跻身军委副主席之位,卖官鬻爵,家乡在军中者,经他一手提拔的将军竟有30多名;周永康被重用,身居中央政法委书记要职,结党营私、败法乱政,其朋党涉案者不下千人。再次应验了唐太宗“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的谆谆告诫。
唐太宗又曰:“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贞观政要·择官》
(译:要治好国家,人才是根本。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关键是选好州、县两级官员。)
斯言直指任用州、县两级官员务须慎重,因其是承上启下的纽带,是直接与百姓打交道的地方官。孰优孰劣也许高层领导不甚知情,但接触最多的百姓却一清二楚,通过切身感受评判的最精确:“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这就是当今官场赢得的口碑,如果说不精确的话,那是因为小官与时俱进成了巨腐之故。
2014年2月2日,作者“寂寞嫦娥舒广袖”在中华论坛发帖称:“四川达县县委书记李春与9名情妇一同出游淫乱,资产达17亿腐败事迹。”
就是这样一个淫棍蠹吏,竟上过焦点访谈,被授予“当代焦裕禄”称号,真是莫大的讽刺!!!
切莫说此乃个例,不查则已,要是认真的查起来,个个是这个德行,只不过有的过之有的不及程度不同罢了。
正是这些横行肆虐的贪官蠹吏,导致民怨沸腾,仇怨日增。数日前网曝福建某养猪场,因不堪忍受强拆,抱着地方官引火自焚,志在同归于尽。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若非被逼走投无路,岂能如此轻生?!今年以来,类似惨剧屡见不鲜,这绝不是什么好兆头。
北齐刘昼在《刘子·慎独》一文中曰:“祸之所起,必由积怨。”再继续强逼下去,可以预断,必有不测之忧。官商黑结成的利益集团若再恣意逼死人命的话,总有一天会成为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索,不可不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