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宣慰府”是贵州宣慰使霭翠和奢香夫人及其后裔,即历代贵州宣慰使处理政务的官府。明代初期水西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将贵州宣慰府作为执政官邸,励耕织、修九驿、纳汉儒、兴汉学,顾大局、建和谐、安边陲,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和水西地区繁荣稳定立下了不朽功勋。 贵州宣慰府建于蜀汉时期,原坐落于大方县北郊螺蛳塘畔的,时称罗甸王府,到明代史始称贵州宣慰府,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因战争毁于一旦。如今,气势辉煌的“一场八院九层”贵州宣慰府已恢复重建。工程占地137亩,总建筑面积7969.8平方米。大方县被誉为“古彝圣地、奢香故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以古彝文化为盛,是罗甸王城慕俄格的所在地。彝文典籍《策尼勾则》记载:“兹诺勾凸兔,摩诺卧仇女,布诺大波排,阿买色代史,觉竹舍得乌”,意为“鹤为君,鹃为臣,鹰为师,民众为鸟”。慕俄格,即是天子脚下的地方君王,后渐演变为城名。
彝族古代有十二个著名的君王政权。“策尼勾则”中,慕俄格(勾)是其中最为出名的君王政权之一。自彝族六祖分支时起,到妥阿哲封王后,即定王都于大方。经历几代君王前后历时80年修建起的慕俄格王城,修建王宫于城中。
历经唐、宋、元、明的王国分封历史,至明代王宫成了宣慰府衙,九重宫殿(九层衙)辉煌而瑰丽。整座贵州宣慰府的建筑,依据史书记载和实地勘测互证,可分为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两个部份,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即为“一场八院九层”。恢复重建的罗甸王府建筑,背靠云龙山,面临螺丝塘,座东北向西南。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九层八院”分级跃上,梯级递进。平面俯瞰两头小,中间大,如同虎头的抽象造型,寓意虎跃龙腾。广场占地18325平方米,是根据彝族的讲究和用地的限制巧妙设计成一个葫芦形,源于彝族葫芦崇拜。两圆相扣,圆心图案也是彝族特有的太阳历和苏蒂子图案。
九层衙门为沿中轴线往上依次排列九间大殿。其功能分别为:第一层为正堂门厅及王府护卫部,第二层为放藏兵器的藏戈房,第三层为王府服役人员住所,第四层帐房,第五层接待厅,第六层议事厅,第七层宰相厅,第八层王殿,第九层为歌舞堂及王室祖先灵堂。建筑面积共5156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