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11|评论: 1

自娱自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6 08:04 | |阅读模式
    玩古玩怕走错路,一些收藏者玩古玩兴趣大,自视过高,翻过几本古玩鉴定书,看过几个收藏节目,就自以为学到家了,动不动就追求所谓的高古瓷、官窑器,而且价格要便宜,器物要完整,照着书本按图索骥,结果收藏了一屋子的赝品。

  我们当地就有这样几位收藏家,他们要么是机关的领导,要么是企业界的老板,有一定的学识,平时喜欢聚在一起品茗,不屑和真正有经验的古玩生意人打交道。我认识一位谈不上朋友的人,自己在本地开着一家具有相当规模酒店的老板,姓唐,此人酷爱古玩,只要一有时间就到古玩街来,他来后不喜欢和古玩帮的内行们打交道,而总是喜欢那些跟他一样喜欢捡“漏”的朋友们坐在一起海阔天空。

  有一天,我在古玩茶铺里喝茶,正好唐先生和他几个玩友坐在另外一张茶桌上,正聊得起劲。

  “不瞒你们说,我最近搞到了一只慎德堂的鼻烟壶,漂亮极了,绝对的官窑器”。只听唐先生正眉飞色舞地告诉朋友们他最新的收藏。

  “带在身上没有,拿出来欣赏欣赏”。朋友们一听,都来了兴趣。

  他从内衣兜里拿出了那件器物,打开纸包放在了桌上。我斜眼瞄去,那果真是一件鼻烟壶,瓷塑着一只五彩雄鸡正引项高啼,十分精巧。当真出现了一件官窑器,我心中一阵猛跳。

  唐先生周围围坐的朋友们将鼻烟壶传送在手中,反复端详,把玩,嘴里满是羡慕和赞美之辞。

  “老唐,哪里搞到这件好东西的?”一位朋友不无嫉妒地问。

  “嘿,你不知道,昨天一位转乡的农民晚上给我带到家中来的,听他说走了几十里的山路,在贵州一个农民家收到的。这家农民祖辈是京城的大官,是什么侍郎之类的人物,因事触犯了皇帝,被发配到贵州的。”唐先生侃侃而道,“这东西收得不贵,才要我8000元”。

  坐在一旁的我瞧那东西越看越眼熟,仿佛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东西,不由得脑海飞快地打转,极力地搜索回忆。为了印证自己的怀疑,我顾不得平时交往过少,不熟悉的顾忌,走到他们桌旁,拿过东西认真细瞧,这下我猛然想起,在一本名称为“大清鼻烟壶”的收藏书上我曾见过此物。翻过壶底,果不其然,连底款都一样,双蓝圈正楷蓝字,“慎德堂”。再认真审视器型,画工,瓷质釉水,虽然很相似,但仍有许多破绽,如塑的雄鸡,远看像那么回事,近看却呆板生硬,十分匠气。顿时,我明白了,又是一件高仿赝品,如果东西是对的,按书上的估价应在50-80万元之间。

  看着唐先生和他朋友兴趣盎然的样儿,我不好当场点破,小心地把鼻烟壶放回去后,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喝茶。

  第二天赶古玩集市时,唐先生早又在那里,正和一位摆地摊的所谓“农民”谈得起劲,手里攥着一只影青釉的梅瓶,只听他正高声阔谈:“老弟,这东西你卖便宜了,这是一只明朝早期的影青梅瓶,你才卖我1200元”。而那农民一副老实巴交,受骗上当的模样。

  我瞟了一下他手中的梅瓶,不出所料,又是一只仿品。看见他一副自得的模样儿,我心中替他感到一阵婉惜,本有心点破,但一想没有交情,况且人家也信心十足,点破反倒引起他不快,何必自讨没趣,得罪卖家,于是独自一人走开去。

  在玩友圈内摆谈起此事,大家已见惯不惊,笑谈起唐先生等家中的收藏,说他们个个已经花了好几十万元,收藏了一屋子的“国宝”,而且正商量着准备参加国家级的鉴定活动和拍卖会呢。

[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2-25 22:14 |
LZ的脚印不少哟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