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71|评论: 0

[泸州杂谈] 关注细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2 08:32 | |阅读模式
有老师在Q群里请问:“则虽欲长恃足下”中“虽”的解释,我讲的“虽然”,有参考书讲是“即使”。我粗略一想自己给学生讲的是“即使”,就回应道:虽然,不对;看后文结合起来理解,应该:即使。
但是自己心有不甘,为了严谨起见,在网上搜索,网上有原文与翻译,并把它们粘贴出来。原文: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翻译: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
马上给该老师道歉:老师我答错了,对不起,你的理解是对的。“虽”,讲为“虽然”。
我心里直犯嘀咕,为什么我上课时讲错了呢?因为记忆有些渺茫了,马上搜索“虽”,含义出来了。虽基本义: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例:虽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用在前半句,表示承认是事实,后半句用“但是”、“可是”、“却”等呼应,表示转折。所以,“虽”在文言文里常理解为“虽然”或“即使”,两者后边都连接转折的意思,但是“虽然”后面强调的是事实,“即使”是把意思推开一层。
明确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就好依据句子理解了。很显然,“欲长侍足下”,不是强调事实,仅仅是一种愿望,所以该理解为“即使”。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抓住本质去体会细微差别是很重要的,要认真开动脑筋思考细小的变化,联系语境确定真实含义,不要轻信参考资料。
这次经历使我想起了一些记忆。考试场上不经意间,就决定了试题的答案,但是出了考场才猛然发现问题可大了,后悔好长一阵,渴盼下次能够多读几遍再决定如何答更好;读书时候没有抓住文脉、语脉,就妄下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但是再读时候才知道完全理解错了,已经讲出去了,只得在学生面前扇自己的耳光;写作时候尚未深思文章的结构、有关素材、表达方式,就下笔一吐为快,但是定睛一想才发现写得一塌糊涂,已经交出去了,只好来一个“定稿”,再来一个“又改过了”;炒菜时候只顾熟了忘了放盐,起了锅,端上桌,拿起筷子,一家子惊呼才又回锅,暂得心理平衡希望下回会好;购物时候只顾表面好看,忘了细节做工,也忘了讨价还价,回家一看才恍然发觉上当,匆忙赶路追讨调换……凡此种种,一生之中如不小心注意细节,走了弯路还可以弥补,但是有的东西的确无法弥补,以致遗憾终身。
经历了失败的苦痛,2005年总结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流程:知识系统、做事细致、考虑周全,这似乎是做任何事情必须具有的内核,也似乎是一个人一生一世成就一番事业必备的内在品质,粗成一篇《点点滴滴成就未来》,居然发表了。虽然有这样的感悟,但是当真读书、写作、做事、做人的时候,还是往往犯错,看来必得时时留心,处处在意,事事谨慎才得要领。
人生一世,细节之于我们,犹如水之于鱼,空气之于鸟,阳光雨露之于植物。细节可以决定生死存亡,关注细节,就是孕育成功;关注细节,就是伸展未来;关注细节,就是提升价值;关注细节,就是延续生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