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四川阿坝高原苹果栽培始于1904年,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小金、理县、汶川等县,成为我国苹果优势特色产区,而特别突出的茂县和汶川所产的“茂汶苹果”三次参加全国鉴评三次夺魁而享有盛誉。生态特色高原苹果也是羌族农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充分利用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高原苹果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生态特色高原苹果产业的优势与特色 1.阿坝高原苹果产地生态环境极佳 阿坝高原苹果主产区的年均温(9.6℃~12℃)、一月均温(0℃~7℃)、年极端最低温(-5℃~-13℃)、夏季均温(19℃~21℃)、>35℃天数(0天)、夏季平均最低温(15℃~17℃)等6项生态指标完全符合优质苹果生产要求,气候条件与西北黄土高原、渤海湾、美国、新西兰等著名苹果产区相近,有些指标甚至超过这些地区。其生态优势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公认:我国阿坝高原苹果区的生态环境兼具了黄土高原和渤海湾两大优势产区的所有优势,是我国苹果最适生态区。 阿坝州的苹果产区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类型,地理气候上处于相对的低纬度、高海拔和高山峡谷地貌的独特组合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区域内的气候冷凉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小、日照强、紫外光多、昼夜温差大,年较差小、雨热同季,加上大气、水源、土壤洁净无污染,所产“糖心”苹果果面色泽光亮,果肉细腻,肉质色泽略黄,咀嚼后基本无残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21%,羌族最出名的“羌鲜吃”品牌水果先后三次被阿坝州评为最好吃的糖心苹果,该基地被评是阿坝州第一个标准化管理标范基地。 2.阿坝高原苹果生产优势突出 阿坝高原苹果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因海拔高度、生态区类型的多样性及立体气候影响,同一区域同一品种熟期相应推迟,鲜果应市期时序优势极显著。产区都远离工矿企业,空气洁净,水质无污染,无检疫性病虫害,具备生产“绿色果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发展生态特色高原苹果产业面临的问题 1.基础设施滞后,投入不足 果园基础设施差,水网、路网等系统尚待完善。部分果园肥力水平有待提高,调查发现我省苹果园一般年均投入500~1000元/亩,而红富士苹果优质丰产园年均投入需要2300~4650元/亩,造成了果园单产低、商品率低。 2.品种单一,结构搭配不合理 阿坝高原苹果主栽品种以中熟品种红富士、金冠等品种为主,约占80%以上,早熟品种(如嘎啦、红将军等)不足5%,新品种更新换代进程缓慢,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 3.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落后于生产需求 高原苹果研究与推广方面投入少,尤其基础性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缺乏,适用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落后于生产需求,果农缺乏苹果现代栽培技术理念,致使精品果少,优果率不足20%。 4.产后处理技术落后,产销脱节 由于缺乏现代果品分级包装生产线和冷藏运输设备,果品商品化程度低,同时产销信息网络的缺乏、市场信息化捕捉不准不及时、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因而形成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加之人为的恶性早采、降低了果实品质、影响了信誉。 在此基础上阿坝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希望能多引进一些像四川泓霭农业公司这样的企业把阿坝的苹果乃至是阿坝的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让阿坝产品也走向国际化。让阿坝人民的经济再翻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