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入农家吃庖汤 在大巴山农村有这么一句农事节气谚语“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山里的农家养猪虽然很普遍,但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却难得杀几次猪。原因是家里养的猪起码要长到二百斤左右才能“出圈”(杀或卖),平时杀猪,家里人一般都是卖了换钱花。或者办红白喜事、“过年”(春节)时才舍得将自己喂了一年的大肥猪杀掉。尤其是过年时,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吃团圆饭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记得小时候常唱的一首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反映了人们盼望杀猪过年吃肉的心情。 杀年猪,是农家储备一年四季肉食的一种形式。人口多的家庭宰杀二头三头,人口少的家庭宰杀一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杀年猪的意义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现在农家杀年猪,不仅是为了储备一年四季肉食,而是在杀猪的这天,主人家都要请亲戚,邻居、朋友前来聚宴,既为联络感情,也是表示庆贺。
“我们村水泥路铺好了,腊月某日杀年猪,到时请你来我家吃庖汤。”一位远房亲戚专门打来电话邀请我。恰逢应邀时间是个双休日,这天趋车携家带口上午就到了他家。 杀猪这天,他们一家人起来得很早,男主人挑回一大锅的水,准备烧开了烫猪。女主人端坐在灶前,不停地往灶堂里添柴,把火烧得彤红、彤红,帮忙的邻居拿着棕树叶,准备挂肉的挽子。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以后,这时,只见三个壮实劳动者便将在头天晚上已吃下了一生中最好一次食物的大肥猪从圈里赶到宰杀的地方,随着一声猪的哀号,壮汉们将肥猪按在木墩上,屠夫一把锋利的长刀从猪脖子的一个穴位刺入(屠夫又称杀猪匠、刀儿匠),舜间,那鲜血就顺着刀把喷涌而出。肥猪再几声哀号之后,喘着粗气,四脚两弹,就一命呜呼!仅接着,帮忙的乡亲提着滚烫的开水到进事先准备好的木桶内,开水装到木桶的二分之一处,屠夫提着半水桶冷水慢慢地在桶内搅动,口中不停地唸道:一把水烧(试水温),二把水浇(在木水桶内倒些冷水到热中,称之为兑水),三把四把才好烫。水兑好之后,帮忙的人齐心协力把大肥猪抬进木桶内,那肥猪享受到了一生中最高的待遇——痛快地洗着澡。接着,壮汉们手拿铁刮子,浮石不停地把猪毛扒脱。主家人看到猪杀得很顺利,将一盆血端到厨房倒进预先放好水的大铁锅里,紧成血块或灌成血肠,其他人把猪抬到案板上用水冲尽猪毛后,开膛剖肚,把内脏清洗干净。屠夫娴熟的动作如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把猪的各部位分割得规范整齐,并为吃庖汤剔了一些肉做菜,为请客做准备。其间,我记得最吸引我的是小孩子耍猪尿泡,把它吹得像汽球一样大,在空中飞舞,猪尿泡也就是孩子的临时玩具了,所以很喜欢,玩起来特别开心。
帮忙的人将切成方块的肉用盐腌渍了放进大缸(盆)里,等腌制半月后,在火塘上吊起烘干俗谓之“腊肉”。年猪肉从腊月存放到二月甚至更长时间也不会变质。精打细算的人家就会把这些肉按“计划”使用,则民间视为“过年”的整个正月里,都不断肉吃。
做庖汤宴,是这天最具吸引力的时刻。当男人们把猪肉解剖完后,女人们就得做余下来的事情。择菜,切肉、灌肠、烹调,做饭等等事情都得去做。热气腾腾地带有五香香味的水蒸气在农家小院萦绕,那扑鼻的肉香由不得使你馋涎欲滴,胃口大开。即便胃功能再差的人也会忍不住吃上几片,那香味可以飘出院外几里地,过路人也会馋涎得咽口水。
这天来的人很多,大概有七八桌。女人们把里脊肉,五花肉,猪头肉,猪肝、猪肚、猪腰子猪身上各部位,做成炖、炒、蒸十大碗。有肥肠炖萝卜、粉蒸肉、猪血酸菜 肝腰合炒大酥肉、回锅肉、红烧肉、凉拌鹵猪头等美味佳肴。客人吃后大呼过瘾。当客人散尽之时,主人忙得收拾筵席剩余菜肴碗筷。这天来的客人很多证明了主人人缘好,亲戚朋友多。 这天中午,地地道道饱尝了丰富的十大碗庖汤宴,与群众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我真诚祝福主人来年,六畜兴旺,财源广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