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回复和视频,我来谈谈我对此事的一个看法:
首先这起驾驶员与乘客相互发生争执的事件,直接导致了该公交车不能正常运营,该乘客受伤,公交车周围乘客安全受到威胁。
此事事件反映出:
1、该乘客没有顾及车上乘客安全,与驾驶员发生争执,直接影响了交通秩序;
2、该车驾驶员在解释过程中,与乘客的沟通交流不够,处理问题方式方法不合理;
3、公交公司的公交卡刷卡机制可能不够惠民利民,对公交卡的使用宣传力度不够;
4、周围其他乘客的举动反映出部分市民的素质较低,如一位乘客拿扫帚参与争吵;同事也有乘客的行为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正能量,如车下一位乘客的阻止争吵行为;
5、发生争吵的乘客身穿疑似清洁工人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制服马甲,也说明,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安全责任教育不到位,员工思想道德觉悟不够;
6、通过视频,可以知道发生争吵位置在新车站外公交站台处,整个过程没有发现交警、公安等政府部门执法人员的参与,也说明在人口密集场所的安保工作不够到位。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解决呢?我提出几个个人的观点:
1、作为政府部门,应加大车站、学校、广场等人口流量较大场所的安保工作,春运是安全事故高发时段,更应吸取上海“12.31”踩踏事件深刻教训,维护好城市公共秩序;
2、公交公司应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优质文明服务教育,提高驾驶员的优质文明服务意识,做好乘客的引导、解释工作,积极解答乘客的疑虑,营造良好的城市公交环境;同时加强对公交卡种类、使用方式及人群等信息的广泛宣传;
3、该乘客的用人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责任教育,提高员工的自身思想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4、作为群众,也应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遇到类似事件,不应该参与其中,而应该积极制止;
5、公安部门应及时站出来澄清事情经过,消除社会舆论,当事双方(公交公司和乘客亲属)不应陷入口水战,公交公司、该乘客及亲属、交警、公安等相关人员应坐下来积极协调解决,尽快消除双方矛盾,同是也证明证明政府工作人员不是吃软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