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是对农村农民的变相剥削
[6104](2009-02-26)
有报道称“家电下乡”所涉及的产品售价高于国家限价,而且不是一个地方出现这种情况,个别产品超出限价部分占到了限价的20%以上,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无疑将对政府信用以及后续的“下乡”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家电下乡”的初衷是利用广阔的农村市场帮助家电企业清理库存,促进资金周转,让企业能够顺利过“冬”,想法很好,包括即将于3月1日隆重登场的“汽车下乡”以及正在热议当中的“纺织下乡”的都体现了政府关心企业发展,处处为企业着想的心理,但是有一点我们没有做好,那就是:“下乡”会不会是变相剥削农村农民的行为?
媒体在报道有些省市下乡产品热卖的情况时提到,其实是返乡农民工带动了热卖,因为这部分人带回来多年的积蓄,有一种强烈的改善生活条件的意愿。这个现象在某些专家看来也许正是农村市场广阔的证据之一,但要看到农村居民的这种购买力是没有根基的,因为当下受失业大潮冲击最大的正是农民工群体,社科院预计2009年失业的农民工将达到200万以上,实际数字肯定要比这个高,这部分人失业后怎么生活是政府即将面对的重大难题,而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将其生活、生产资源拿走只能使问题复杂化,更难解决。
这些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家里的田地只能转承包给他人经营,发展至今部分农村已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也就是说大量农民其实已经失去土地的最后屏障,这部分返乡后该怎么办?要么留在家里经营农副业,要么外出寻找工作,后者的机会很渺茫,前者则完全依赖于农民个人的资金实力,这个实力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农村信贷,一个是自由资金,现在农村的信贷体系是极不完善的,它所能惠及的8亿农民很少很少,而自由资金还要面临被国家的各种“下乡”活动吞噬的危险,所以笔者对农村未来的局势持谨慎的态度。
即使是那些仍然保有土地的农民,他们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去经营农业副业,他们的境地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大前提不会改变——经济危机短期内不会有效好转。笔者以为,目前出台的各项政策应在这个大前提下来考量,具体到农村,因为占人口的大多数,对于社会稳定而言意义重大,只宜“予”而不是“夺”,而“家电下乡”恰恰充当了一个“夺”的角色,以财政补贴购买做“诱饵”引诱农民购买,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尽管政府对外宣称是给农民“实惠”,实际农民实惠没拿到,还吃了大亏。
笔者以为,“家电下乡”等等促销活动实际是一种对农村农民的变相剥削,等于用农村资金反哺工业,虽然工业最终能够制造新的工作岗位,但这个结果不会马上显现出来,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也许水还没来,人已经渴死了。
作者:知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