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市高县的二夹河,平时看似柔弱,可下雨天就会河水猛涨,而方圆十里187户乡亲和孩子要过河,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河上的几十个“跳蹬子”,可是只要下雨,跳蹬子就会被淹,或者变得十分湿滑,孩子和乡亲们基本上就无法过河,即使勉强能过也会面临着跌落河中的危险。27年前的一个暴雨天,一个年轻人坐在了河边,他承诺他每天都会在这里义务的接送乡亲和孩子们过河,从那以后,二夹河边每天都能看到一个男人和他的竹筏,他就是如今的罗光林老人。早上七点,送孩子们过河上学,中午12点,罗光林老人依然会在河边等着他们放学回家。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老人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二夹河边听着流水声度过。二十七年来,罗光林老人撑坏了二十艘竹筏,用断了将近四十根竹篙。义务接送乡亲和孩子过河上万人次,二夹河没发生过一起儿童溺水事故。罗光林老人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二十七年都奉献给了二夹河,奉献给了当地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老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企业政府出资修建起了一座渡河的桥梁。老人告诉记者,虽然以后不能撑筏子了,但是他打心眼里为当地孩子们感到高兴,他说他以后还会继续做好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老人的言行中从未考虑过个人得失,满脑子都装着孩子们的安全。他的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褒扬,他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活雷锋!罗光林老人的事迹告诉人们,只要心存善心,付诸实践,凡人善举就永远不会停歇。(米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