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友,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响滩镇韩家坝人(现名竹山村傅家坝人),1932年底或1933年初参加红四方面军。据其子回忆:刘章友于1934冬天(1935年新年前)在巴中城旁平梁老城山头上与蒋匪军遭遇时,为掩护群众转移参加战斗并与妻子和孩子离散自此失踪。离散时身体特征为:穿蓝布长衫,头包白布帕、手里拿着长枪、中等个头、方形脸。 刘章友参加红军前,在家务农、编织土布和贩卖布匹、是个织布机匠。其弟刘章成,亦以织布和经营谋生。 因年代久远,且刘章成、刘章美等很多知情人已不在人世,刘章友和韩素贞的红军身份和革命活动难以考证,今在网上发布有关事实经过,以此公示于人供政府部门参考和让群众参与并明鉴! 1934年冬,刘章友之子在家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杀受伤,其和母亲在离家前往达县寻找红军队伍途中,在响滩镇的许家坪与一邓姓女子相遇并结伴而行。女子邓XX,婚否不详,个子1.50米左右,比韩素贞身高略矮小,脸相微黑,爱讲话,爱打听途经的地名。她和韩素贞母子到达达县后,在一个天气情朗阳光明媚的一天中午,在达县河边,被两个身挎短枪,身材约1.58米或1.60米左右的,年龄似20岁刚出头的女红军干部模样的人,劝说按排仍与韩素贞母子同行。邓女一直在行走的路上帮助和照料红军伤病员和老百姓。两位女红军干部在当天中午劝说按排邓女后,即空着双手(身上只挎有短枪)疾步奔南江方向而去。 后来,在1934年底和有少数红军人员和一大部群众到达南部县嘉陵江边时,因病(或伤)去世。 1934年底,韩素贞等人与丈夫刘章友分散后,在巴中平梁又与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李姓女子相遇又一起结伴而行。直到韩素贞后来从嘉陵江折返,李姓女子都和韩素贞母子在一起乞讨从未分离。后来他们来到仪陇县观音河(现仪陇县三河镇新桥村)后,结束乞讨生活。 李姓女子是巴中人,其离世时,人们只知道她来自巴中,是个性格泼辣的巴中女人。李姓女子到底是巴中何处人?有什么亲戚?她生前没有留下更多的线索,至今也无人查找和询问这些故事。 这些事的提起,以及我们向政府的申请和叙述,是由于我们现在对历史事实的一些更多了解。因为他或她们的故事现在让人回过头来分析,他或们的原来的那些话竟是那么地不可思议!她或他们的经历和故事,竟是那么地接近红军和真实! 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到我们的寻找红军历史故事中来,以此深切怀念英雄的革命先烈,歌颂英雄的革命前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