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地方提升发展质量、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为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泸州市经济总量明显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均有很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型的,资源型产业比重偏大,传统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服务业规模总量偏小,比重偏低,特别是支柱产业——白酒,发展受阻;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亟待提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确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在发展中谋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的思路,并把这一发展思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使资源优势转为现实经济优势,经济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增长,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转变,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多元支柱产业框架。二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根据本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现实基础出发,积极引进和培育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形成对全市经济的强力支撑。三是加快推进平台建设。园区是工业的载体、项目的平台。要按照集中、集约、集群、环保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同类企业、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集约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按照“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基地为重点,扩张种养基地规模,带动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基地化生产、公司化组织、市场化运作、品牌化营销”的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加工率,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农业产业化的强力推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