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6 09:36 来源: 南京日报 我有话说
2015-02-26 09:36:11来源:南京日报作者:责任编辑:王营
作者:刘大山
干自己想要干的事,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这是每个人的心愿。可世事未必总尽如人意,理想与生活之间总有落差。春节期间,央视播出了系列纪录片《中国人的活法》,农民歌手朱之文、开卡车的艺术家孔龙震、在大巴山里种玫瑰的创业者伍元生……他们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共鸣。
什么是活法?用现代思维解读,就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个体的活法由身份和社会习俗决定。城里人有城里人的活法,灯红酒绿,市井喧嚣;乡下人有乡下人的活法,日落而息,炊烟袅袅。而过年,是所有中国人对“活法”这两个字最有感触之时。迁徙,团聚,访亲友,聚同窗。无论乐此不疲还是身心俱疲,都逃不过这个年,这是习俗的力量,也是我们共同的活法。
不过,总会有人不甘于现状,想要有不一样的活法。就像孔龙震抓着方向盘时,想画画想得要哭;朱之文宁愿推掉十几万的商演,也要回家帮老婆收玉米。对他们而言,活法就是选择,选择做少数派,选择做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于个体而言,这种选择很难用价值与对错衡量,但他们“换一个活法”的勇气令人心生敬意;也正是有了这些少数派的别样活法,才令整个社会多姿多彩,变化万千。
活法,也是人生态度,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反省自察。《中国人的活法》中故事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在痛苦、彷徨之后,才明白该如何选择,按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如朱之文,成名之后一直为商演、面子、人情等各种原因烦恼,“累得快不能活”。可贵的是,他最终没像有的明星一样无法自拔,而是做回原来的自己。“我喜欢接的演出就接,不想接的就不接。在家种种地、陪陪媳妇孩子,我就是个农民,以前是,现在也是。”农民朱之文对自己活法的省悟,比很多人都通透得多。
对于普通人,想明白尚不容易,又如何追求个好活法呢?梁漱溟先生曾有过精彩阐述,他认为人生态度有三种:逐求、厌离、郑重。前两个层次是沉迷于物质享乐,而后回头反省自身;而最高层次的郑重反而简单,既自觉地尽力量去生活。自觉,就是要主动去感受生活,而非被动随波逐流。尽力量,则要尽力于当下,坐言起行。
梁漱溟的观点,通俗理解也就是顺其自然而又努力奋斗。孔龙震说,是心底的梦想让他坚持到今天。同样,只要有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换个活法。可以从坚持每天一次运动开始,也可以从启动酝酿许久的戒烟计划开始。目标可以是更努力,也可以是更健康、更友善。很多你觉得不可能的事,勇敢去尝试,说不定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每一点细微努力,可能都是改变生活的动力源头。
2015,你也可以换一个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