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老家会理有个习俗,大年十五要去偷别人菜地里的青菜、白菜回家煮着吃,寓意新的一年里“清清(青青)白白”做人,这叫“偷青”。家乡的大人、小孩对偷青的期待不亚于对年三十的盼望。
从年初一开始,趁着踏青、走亲戚的机会,大家一边欣赏春色,一边打量哪片地里的菜长势良好、品种丰富,为偷青做好充分准备。大年十五终于来了,吃完新年最后一顿团年饭,夜幕轻轻笼上,人们揣上塑料袋和糖果按照约定的时间出发了。还记得小时候,全家去偷青,我的主要任务是放哨。后来有了自己的小伙伴我就再没和父母去偷青。如今再想叫上他们同去,二老却说:“我们偷不动了,你随便带两棵回来罢,图个吉利。”
十五的月亮挂在天上,菜地里像罩了一层薄薄的雾。听父亲说,在他小的时候,偷青那天是没有人守菜地的,连菜农自己也去偷菜了。或是现在开着卡车偷菜的人多了,有些菜农会守在自己的地旁;有的会在菜上泼粪;有的把土狗拴在菜地里,见着生人就叫个不停。
夜里借着微微的月光走在田埂上,走惯了大路的孩子一不留神儿就会摔倒在两旁的菜地里。孩子憋着气不敢叫出声来,等缓过劲了,拍拍屁股上的土,随手摘两棵看得上眼的菜再爬到田埂上。
一拨人好不容易赶到计划中的目的地,刚要下手,一个小娃娃一手牵狗,一手打着手电筒跑过来,稚嫩的声音里带着愤怒又好像带着骄傲和兴奋,喊道:“干什么!不许偷我家的菜,快点走!”偷菜的人可能还个“价”,说:“我只要一棵白菜,要不你去挑一棵给我,然后我分给你糖。”娃娃看看糖又看看地里的菜,仍然表示:“不干!我不稀得!”不过,偶尔这类“交易”也会达成。
原定计划被阻止,大伙儿眯着眼睛往四周看看,或许能在没人把守的地里随便偷上几棵,那时也就顾不上到底是大白菜还是牛皮菜了。
返回的路上,东瞅瞅西望望,总能再摘上几棵,不时会遇见“满载而归”的“同道中人”。快回城了,突然发现还没有偷到葱和芫荽,少了这两样作料,打的蘸水就不香了。赶紧在附近的菜地找找。一户农家门前的地里好像有葱和芫荽,可是一位老奶奶站在那里。现场“清算”一下今晚这趟谁的贡献最小,再看看平日说话谁的嘴比较甜,两个人便向老奶奶走去。
“奶奶还在守菜啊?”
“是啊,你们的菜够不够了?”
“那个……我们找了几棵菜,倒是够吃了,可是还没有葱和芫荽,奶奶能借我们一点吗?明天我们买了就来还。”
“还什么还?还了就不叫偷青了。”
然后奶奶迈着小步子走到葱前,弯下腰摘了一大把;再往前挪几步,又摘了一把芫荽;抖抖根上的土,递过来,说:“拿去吧,早点回去煮了吃!”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4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