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509|评论: 26

[百家争鸣] 【59戏谈】“金山托孤”与“梁祝化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9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9戏谈】“金山托孤”与“梁祝化鸟”

才见金山托孤,
又闻梁祝化鸟。
蝴蝶飞到何处?
不知哪里去找。


丢却经典传承,
媚俗妄言创新。
如此哗众取宠,
逼得川剧哭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3-9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词、好观点,顶起!

发表于 2015-3-9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词、好观点,一针见血!顶!

发表于 2015-3-9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挺!

发表于 2015-3-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还在和友人谈论此事, 谈论中发出过这样的评价   “这一版柳荫记也就敢拿到北京去演,放到成都公演肯定要挨骂”  简直是不懂川剧混乱改动,访友、送行被拆得来七零八落,支离破碎,经典的唱段也被精简了,若是柳荫记这样搞早晚毁在这帮人手里。,

发表于 2015-3-9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仙配、梁祝都是不足50字的传奇,整成感天动地的故事误读也:dizzy:

发表于 2015-3-9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在老百姓心中扎下了根的,真的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吗?难怪要被吐槽。化蝶多美哦,非得弄成个化鸟。试想名著“红楼梦”我们让林妹妹不要死嘛,因为她的死大家都好惋惜的,干脆改为包办的为大房,自由恋爱的为二房得了。简直乱弹琴!59老师好文笔,一针见血的批评,支持!顶起!

发表于 2015-3-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祝化鸟是川剧独有的,就像川剧《白蛇传》里的男青蛇一样。 化鸟源于流传在四川的民间传说,据说在梁祝鸟后面,还有一种鸟叫马文才(曾祥明老师介绍)。昨天专门就此疑问请教了很多前辈老师,证实上世纪50年代川剧《柳荫记》梁祝的确是化鸟。可以查1952年川剧《柳荫记》晋京演出资料,有史为据,并非胡编乱造。
至于白蛇金山寺产子……擅动经典,确不敢恭维。

发表于 2015-3-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传统剧目集成》推陈出新代表剧目第一卷
  IMG_9823.JPG

QQ图片20150309102103.jpg

991BE87DA29B516E9FA28CDC32D08B5C.png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红戏彩 发表于 2015-3-9 10:21
梁祝化鸟是川剧独有的,就像川剧《白蛇传》里的男青蛇一样。 化鸟源于流传在四川的民间传说,据说在梁祝鸟 ...


上世纪50年代川剧《柳荫记》末场确是“化鸟”,但是,演出及剧本发表后就有许多不同意见,
因为“化蝶”才是梁祝故事深入人心的正宗结局。
所以,根据川剧改编的京剧“柳荫记”末场还是恢复成“化蝶”(到如今仍然)。
即或是程砚秋改编的《英台抗婚》末场亦是”化蝶“。
”化蝶“才得民心。

附“京剧《柳荫记》末场结束部分:
(雷雨交加。媒婆拉祝英台,祝英台推媒婆倒地,祝英台扑坟,坟裂。祝英台跃入。
灯暗。雨渐停,灯渐明,起合唱,蝶舞。)
(完)

发表于 2015-3-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越剧化蝶的电影影响大得改变了思维,也怪川剧少演啊,京剧的《柳荫记》也相当的好

发表于 2015-3-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越剧化蝶的电影影响大得改变了思维,也怪川剧少演啊,京剧的《柳荫记》也相当的好

发表于 2015-3-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瓮 发表于 2015-3-9 09:34
天仙配、梁祝都是不足50字的传奇,整成感天动地的故事误读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这是故事的根本

发表于 2015-3-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59老先生 发表于 2015-3-9 10:38
上世纪50年代川剧《柳荫记》末场确是“化鸟”,但是,演出及剧本发表后就有许多不同意见,
因为“化蝶” ...

京剧移植过去后确实改成化蝶了。至于复排究竟该还原老本化鸟,还是迎合大众化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提出来讨论是好事。
我也只是报着学习的态度把得知的情况列出来和大家分享而已,因为很早前读过剧本,也听老先生讲过化鸟的典故。

发表于 2015-3-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蝶没有鸟美好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59老先生 发表于 2015-3-9 10:38
上世纪50年代川剧《柳荫记》末场确是“化鸟”,但是,演出及剧本发表后就有许多不同意见,
因为“化蝶 ...

资料——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剧《柳荫记》也于195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荣获剧本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袁玉昆和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
按川剧旧本,原只有结拜、相送、访友、骂媒四个单折,

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全剧分10场,重要场次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访友”、“祭坟化蝶”。此剧最大的特色在唱词方面,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艺术美感,同时在唱腔设计上很是精致,无论是曲调的选择,还是板式的变换,即保持了传统韵味,又出新求变。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参考其它剧种的相关剧目编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剧《英台抗婚》,此剧是程砚秋解放后编演的唯一一部大戏,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此剧剧情无变,包括“别家”、“结拜”、“书馆”、“相送”、“惊聘”、“拒婚”、“祭坟”、“化蝶”等场次,后来,因觉前部结构较散,便从“惊聘”开始了。这出戏的唱词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创造。以唱词看:“望爹爹退婚礼随我愿,使我嫁梁君,你是我亲爱的老严亲”,“却为何你执意要把女儿我嫁与一个陌生生不识之人”……这样几乎等同于散文诗的句子竟然被大师“装”进唱腔,且严丝合缝,感人至深,不能不让人叹服大师的功力。李世济曾在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时上演此剧。


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图册芗剧传统剧目《山伯英台》由邵江海编剧,源出“锦歌”唱本。剧本保留了“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几乎每一场都有大段独唱或对唱。其中“英台哭灵二十四拜”最为突出,一百多句唱词缠绵悱恻,曲牌使用了芗剧的所有哭调,一拜一调,连接紧密和谐,组成了类似曲牌联缀体的成套唱腔。在“安童买菜宴山伯”、“楼台宴请十二盘”等出中,从菜名、菜谱到俗例、俗语都来自闽南特有的民情风俗。“讨药”一出,山伯相思病重,英台剪青丝、割裤带寄赠,也属闽南风俗。全剧情节不同于其他剧种。如英台无父而有母张氏,马俊也同在杭城求学,无“十八相送’,而有游春见景暗喻。“英台祭墓”一出着重表现英台奔丧哭灵。幕表戏尚有“山伯英台游地狱见证前身”、“还魂生子征番”等情节,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尽情倾吐了梁山伯爱、恨、恋、怨的复杂心情。1978年岁陈德根根据邵江海本、台湾歌仔戏和越剧演出本综合整理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漳州市芗剧团演出,在一个剧场曾连续上演三百场。1979年,钱天真、洪彩莲分别扮演祝英台、梁山伯,获得福建省优秀青年演员的称号。

另外,豫剧、评剧等几乎所有的大小剧种都有该剧的整本或折子戏传世。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3-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九老师好文诗,一针见血批得深,精典剧目不乱改,文人也要有良心,打油诗不成诗,
发表于 2015-3-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针见血,评得好!

083328mpdbohrvh9vopov6.jpg
063138jpxpmklkgz5m6mwa.gif
101239wqxn6604l6eemgoe.gif
164811fhzql46thlrbicn7.gif
093236d56q5q3k83qtk653.gif

发表于 2015-3-9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李白〖长恨歌〗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山盟海誓

发表于 2015-3-1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老顽童 发表于 2015-3-9 17:20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李白〖长恨歌〗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山盟海誓

《长恨歌》作者是白居易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