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城区规模不大,但车多涌堵,特别是市中区,由于老城区多,道路窄、基础设施落后,车辆涌堵严重,这是没法子的事。本人没话可说。这里我主要想谈谈东兴区。 大家都知道,内江市东兴区现在的主城区基本上是刚建成的新区,道路宽、交通设施完善、道路旁边的绿化也很漂亮。但是,一提到行车就头痛。对此,不光是本地人,但凡是到过内江的外地人都深有体会。 据我了解:许多交通标志,有。但一点不人性化。比如,很多地方车辆已经开到路口了才发现,此线不能左转或右转。对此,我们的交通管理者为什么就不能提前在路面给予标识、引导、或警示呢?再比如,有的道路标志被树干、临建物、广告遮挡或本来安装的位置就不当,造成开车者难以发现或发现不及时。还有的道路时速限制与实际的通过能力差距很大。还有一些标志安装一段时间后,路面情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但管理者并未及时清理更新,等等。 当然,最让人头痛的还是停车的问题。我感到在东兴区,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空地,但停车位确很少。许多集中办公区、购物网点、休闲娱乐设施附近根本就找不到停车位置。在这里给人的感觉是到处都可以停车,但到处都可能被罚款。好像是这里的道路宽阔,基础设施完善,车辆不易涌堵,交警没事可做,再加上可能是要创收,于是交警队每天出动大量人员去大街小巷,人车稀少的地方到处去寻找所谓的“违法乱停”车辆贴罚单。而且很多罚款让人没法理解:比如同样在一个位置停车,有时被罚,有时又不被罚,有时别人的车被罚,而自己的车没有罚,有时别人的车没罚,而自己的车又被罚了。让人感觉无所适从。我给大家举二个例子说明在东兴区停车的难处。 一个是:我的一个朋友原来在东兴区开了家公司,当他开车到内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去办事时,由于该中心内的停车位已满而附近又找不到车位,于是他只能象其他车主一样把车停在服务中心外,结果当然被罚了。据我所知,在这里被罚款的车辆不计其数,多得很!那么大个政务中心,停车位奇少。好像在这里罚款是专门针对开公司做生意的人员,叫他们少来内江,或滚出内江去。后来我这位朋友告诉我,他去行政服务中心办事5次,被罚款4次。最后他走路到行政服务中心去直接把公司注销了。现在他已去成都发展,听说干得风声水起。一提到内江就生气! 二个是:国内某知名企业来人到内江做投资考查,一天考查者开车在汉安大道一面馆附近想停车吃碗面,但又找不到停车位,于是他借鉴上次在街面停车被罚的经验,将车开到了一个比较偏的巷子里,他想在这里停车不会影响任何人了。可是没想到吃完面回去一看,车上还是被贴了张罚单。后来,据说该考查人员回到企业后向上写了一份报告,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一、某市执法随意现象严重,这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二、某市生活成本高,吃一碗面要50多元钱(加上罚款),没有上万元的底薪在该市很难找到合格的员工。因此,建议公司别去该市投资。 上述例子也许比较个别、极端。但是,我认为一座城市光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没有人性化的管理是不行的。我记得在重庆行车,山城车虽多,但管理确实让人舒心。比如在离路口还较远的路面上就醒目标明该线能左转或右转,通那个方向。而不会让人到了了路口措手不及。在大街上,只要不是在明令禁止的地方或人车涌堵的地方乱停车一般很少被罚款。 我认为:在内江大量的警力应该放在解决交通涌堵上,把那些交通标志搞得更合理、更醒目点,同时在人员比较集中、商业比较成熟的地段(不影响他人出行的情况下)多设点停车位,这才是交警应该管,应该抓、应该重视的现实问题。不要没事找事,跑到别人房前屋后去到处找车辆贴罚单。现在市中区因为修路交通那么涌堵,东兴交警确实没事干就调点到市中区去疏导交通,别骑着二轮到处乱窜罚款。这样是会严重影响警民关系的。一个城市要发展、要提高竞争力除了必要的硬件外,还需要相应的软实力作支撑。我想重视这点比多贴几张罚单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