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五大队的赵永强,十三大队的李朝辉。至于几队都记不得了,当年上学时我们好得和亲兄弟一样。 那时我们都住校,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那个时代在乡区级学校上学的人应该都有深刻体会,天天吃那个饭盒蒸的饭,条件差的顿顿只能下咸菜。一个星期尝不到一点油气,吃得人见了干饭就倒胃口。条件好一点的每个星期都有零花钱,五块十块不等。学校里教职工家属有卖菜汤和肉汤的。说是肉汤,其实就是用猪下水大肠或心肺和冬瓜萝卜炖的一大锅烩汤。菜汤五分钱一勺,肉汤一毛或两毛钱一勺,还有卖炒肉菜的,五毛一勺。生意非常的火,去晚了还买不上。
在我们几个关系好的同学里,我是家庭条件最差的,年龄也是最小的,他们基本上都大我两岁以上。那时正当十五六岁的时候,人都是非常要面子的,自尊心特别强,我们这些穷孩子就特别自卑,买不起肉汤还怕别人笑话,别人 给你买还怕落下接受嗟来之食的嫌疑。李朝辉和赵永强他们不但在生活上给予照顾,还在星期六和星期天到我家帮忙干地里的活。刚开始想给我买汤怕我不好意思,就事先因为什么问题或活动设条件,像随口开玩笑似的说输了的请客,当然每次输的都是他们,事后我当成玩笑话他们就不依了,说下次万一我输了要赖账。我知道他们的好意,也就不说破了,慢慢地我们关系很好了才不在他们跟前那么耍“穷自尊”了。有时他们几个家庭条件都不错的同学们会在晚自习后上街“加餐”,邀我一起去我知道没有机会回请我就找借口不去了。他们回来后一般都熄灯了,我会突然被弄醒,悄悄地从蚊帐外递进来用报纸包着的一块卤肉和一瓶啤酒。这时我是不能说话的,不然会被寝室里的“饿狼”们抢光的。
那时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纯洁啊!没有换工的动机,没有相互利用的伏笔,没有利益牵连的瓜葛,就只是因为我们之间合得来而已!记得当时数学王老师曾对我们说过:你们也许现在还不知道同学之间的友谊珍贵,当你们出身社会才发觉关系再好的朋友只要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能经得起考验的朋友太少太少,说到底都是有一些相互利用的微妙关系的。现在回味老师的这句话真的是一点都不错。可惜自从毕业,因为住处离得也不算近,那时的交通和通讯都还谈不上什么条件,我在家也只呆了半年就来新疆了。还没出来时,在东太场上听他们同队或相邻的同学讲,他们比我更先离开家,就这样一失联就是二十多年。
本来对这个事没抱什么希望,但我在本论坛看见也有找朋友的帖子,我也试试看,希望知道这俩人情况的老乡告知一些信息,就算不能联系上,如果知道他们平安或过得很好,我心亦足!
拜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