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胡大哥 与他共事6年多了,相处十分融洽,好似如鱼得水。他品貌端正,一位儒雅的君子,风度翩翩。我真心喜欢他心地坦荡,正直无私,谦虚好学,从不人云亦云的品性,因长我一岁,我常常亲切地称他胡大哥。 我俩的办公室小巧、净洁、设备陈旧,没有电话和吊扇,热天时有两个小电扇,一人一个。俗话说客走旺家门,可我们这里是清水衙门,屋小天地宽,热闹人客多,有时可谓人才济济,朝气蓬勃,忙得不亦乐乎。胡大哥有一种亲和力,人缘挺好,文朋好友、故旧同乡、基层干部、毕业学生、亲戚等等,有的来讨教,有的来求助,不是亲人胜亲人,有人称他为智多星,请他出出主意。汇源牧业的专家陶永连先生是座上宾,胡大哥敬仰这位“黄钟创大业,老年写风流,为发展畜牧产业开新天”的四川创业名星,常为他车前马后,排忧解难。 俗话说:人在人情在,人一走茶就凉。这句老话对他不灵验,胡大哥这人是人在人情在,人已走茶不凉。他助人为乐献出一片真情,为民办事广结善缘。已经调离多年曾工作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仍很爱他、常来看他。花开花落,真情依旧,他的这种亲民情结很深厚。我想,作为一个人民公仆,如果群众不喜欢你,不愿再看到你,你的人气指数几乎为零,这绝不是一个好干部。胡大哥工作过的地方,有那么多人还来看他,象走亲访友,他优良的品德赢得社会的褒奖,百姓的称赞。自然,公仆情长,民心永记。 与他配合,工作愉快,他不保守,善于开拓创新,出色完成任务。凡来访的客人,笑眯眯地嘘寒问暖,添茶敬烟,叙旧谈新,有说有笑,能帮的则帮,能说则说,能改的稿就改,全是真诚相待,以诚相见,没有半句假话。来客喝上一杯清茶,听听熟悉的乡音,好似吃了一杯浓浓的美酒,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意。我常想,是不是因他的帅气、才气引来这么多的追星族、回头客呢?慢慢我悟到,这不。这是凭他那颗宽厚的、仁爱的、谦卑的心,处处关爱群众,以民为本,以心换心换来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哲理内涵的好方法。他交的朋友就没有吹吹拍拍、趋炎附势的势利眼,没得“上台呼口号,下台就撕票”损人害民的奸佞之徒。我想,那些侵民害民、不愿与民同乐、同苦,自命清高的公仆,他们不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古训。往往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如果调走后,可能门前冷落,茕茕孑立,必然享受轻民的孤独,还有谁又愿意去看他呢。,不知道爱群众的干部,自然已就得不到群众的爱,天下同理,古今同理。 有人说;“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胡.大哥勤奋敬业政绩佳,善良正直口碑多。他志存高远,充满爱心。在那里工作都谦虚好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给大家留下美好印象,结下深厚友谊。解读他平凡的人生,不难看到他永不言倦、孜孜求索的精神。1970年,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他刻苦地学习文化、军事本领,首长、战友喜欢他,多次立功受奖。在盐亭广播电视局从事新闻工作,常常深入一线采访,反映民情,关心民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苦耐劳,领导、同事敬佩他,还培养出几个好人才。他有三篇稿件获全国大奖。在冯河乡任乡长,他勤政爱民,务实求进,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四川省人大代表村支书达书记说;胡乡长这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群众,他调走我们都舍不得。工作扎实,办事公道,实事求是,是一个好官,送行时群众摆酒放炮,依依惜别,我都去了。任县政协文史委主任,他热情培育队伍,尊重老一辈,帮扶新一代,审核稿件,精益求精,编辑出了高质量的文史资料,连续几年被评为市、县一等奖。前年退居二线,职务虽退,但他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的本色不退。他说,作为一个政协人,应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新信息为发展县域经济参政议政,有一分热发一份光。 去年3月的一天,当他听说县西瓜协会开创出礼品瓜的成功经验,县内许多人还半信半疑,不敢冒然接受,生怕又上当,而相邻的射洪县已引起了轰动时。他心急如焚,这是前些年把农民搞怕了。他几次徒步去调查访问瓜农,研究盐亭的土质、气候,又采访了协会曹州林同志,连夜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送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市、县农业局先后转发。当年,新增的瓜农喜获丰收,每每提及此事,他那幸福的笑靥写满脸庞。 党的17大胜利召开,全党全民衷心拥护。胡大哥虚心学习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科学发展,亲民爱民,就是要落实在为民办实事上,办好事上。科学发展不能盲目蛮干,凭领导拍脑袋。向那几年盐亭领导发动群众种黄山药,群众辛辛苦苦种出来,一斤都不收,这样伤害老百姓的蠢事我们一定不能再干。有一年,县委发文把活跃在全国15年的民间组织嫘研会撤了,新成立一个不伦不类的开发会,要求各乡设办事处。对这种脱离实际,夸夸奇谈、大轰大雷的表面文章他恨透了。领导请他参会,他拒不参加。后来,听到群众议论纷纷,他座卧不安。县委决策失误就不能纠正吗?他认真分析了盐亭的现状和全国的形势,认为这不合情不合理更不合法。朋友劝他你不要写这些,得罪领导,搞不好要犯错误,有人说他又在上万言书。他想,为了盐亭的经济、文化发展,为了已建立的海内外关系。现在,党的民主已经健全,不写不行啊。对《县委三合一的几点思考》一文送上去,县委书记立即批示,将隶属于县委的民间社团转交县民政局管理。依法治县科学决策,他浑身是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高风亮节。 胡大哥生于弥江河畔,对家乡父老怀有深厚感情。他常说: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好,吃穿不愁,住上高楼,幸福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贯彻17大精神,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老年人多,空巢老人多,老年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多少人打麻将,搞赌博,这不利于和谐,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如何乘17大的强劲东风,改变农民物质富足,精神贫乏呢,他暗暗寻思着。一天下乡,他了解到黄甸镇永宁村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快,村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情况。显得异常激动。他利用两个周末,深入到永宁村走访干部群众,详细调查,收集了一手资料,果真名不虚传。这里老协会在镇村支持下,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搞得有板有眼。节假日,村民自娱自乐,开开朗朗的笑,潇潇洒洒的跳,功梓山成为村民休闲文化的一块乐土,这个经验在盐亭在绵阳推广都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回来后,他写出了《山村文化一奇葩》的调研报告,立即送县委和市有关部门,绵阳电视台闻讯后,迅即派出记者采访该村,于2007年10月21日晚在绵阳电视台播出,引起全市的热烈反响。绵阳日报相继作了长篇报道。功梓山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的亮点。 工作是一种快乐,追求是一种美德。胡大哥勤学苦砖,他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盐亭县委党校的领导深知他为民服务思想好,勤奋工作作风正,谦虚好学功底深。专门请他给党校学员上辅导课。他深夜整理工作笔记,半个月,3万多字的讲稿出来了,党校领导字斟句酌审稿后,无比兴奋,认为太好了。《当干部就要树立董叔封的德政理念》在全县传诵,理论联系实际,用盐亭1600年来的清官故事,用今天盐亭人绿化功臣黄明俊等的创业历程,深入浅出,身边人和事,真实生动有趣的讲演,针对性强,县、乡学员场场爆满,掌声如雷。绵阳日报记者张小明听得如痴如醉,还对他的报告录音照相,许多学员、基层干部说,“听他一堂课,胜读十年书。”讲课后,他与一些学员交上朋友,勉励他们真情献给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要务实,不吹牛,才能结下鱼水深情,脚踏实地,勤学苦干,群众才可能爱戴你,信任你,亲近你。依靠群众,勤奋苦干,你将成就辉煌,脱离群众,你将一事无成。 尊重、互敬、合作、快乐,在胡大哥的身上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终身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