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庐山7.0级地震中的他们劫后重生,如今,历时两年的奋力重建,窗明几净的新房,传来阵阵朗朗读书声的学校,规模化种植的黄果柑、猕猴桃生产基地,新开起来的农家乐,到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4月8日,有记者来到飞仙村,在高处望去见到胡惠武家用红蓝两色琉璃瓦在房顶拼出了“中国心”字样,另一面则是英文单词“LOVE”。记者说这样的“感恩屋顶”“感恩墙”随处可见。是的,庐山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援建设,庐山从断壁残垣中挺立起来离不开全国上下千千万万人民的帮助支持。 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务院颁布《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四川省确立“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中央有关部门明确“以地方为主”的灾后恢复重建原则,在多个方面给予地方指导、协调和帮助下,无论是政策、制度、资金、物资还是人才队伍,都给予了全方位的保障。同时,与四川省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根据地方的具体需求,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规划,为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医务工作者、政府领导干部、企业家、普通老百姓……祖国各地人民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捐钱捐物,他们自发地从千里之外赶到地震灾区,为的就是能够在灾区的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做他们坚强的后盾。正是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及各方面的保障支持,全国的人民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流血流汗,芦山百姓的奋起自救,才使得芦山在震后仅过两年,一个面貌一新的芦山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创造了奇迹。 邹雪芹,年近半百,芦山县唯一一位注册建筑师,“5·12”地震发生后,她在汉源参加援建,一呆就是五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时,邹雪芹刚从汉源援建回来不到20天,地震后第一时间就开始投入到忙碌的救援重建工作中。建筑工人们给邹雪芹的评价是严谨,工作上没有丝毫情面可讲,废寝忘食,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虽然她住的板房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也很少有时间回去,因为白天都在工地上忙碌,晚上还要回到板房内做当天的工程进度总结和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料理家务、陪伴家人统统都顾不上了。邹雪芹说,作为一名建筑师,她只是做了专业范围之内的事。在重建中,像邹雪芹这样的建设者还有很多,她的重建经历也是建设者们的重建缩影。 坚强与感恩垒起新家园,相信感恩与坚强的芦山人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