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支持,上级财政不支持平昌谈何发展?想成为市也不可能,在巴中的管辖之下平昌能有多大的发展,资金来了巴中要卡,项目来了巴中要争,巴州区都还没整伸展,现在又整个恩阳区出来,还想整个行政级别的经开区出来,这都是巴中烧钱的无底洞。有少部分人球茎不懂当膻匠,说什么建市、省县直管与自己无关,从眼前利益看来是没多大关系,从长远看平昌不发展,平昌人的后代只有到外地去当打工仔的命。
举个简单不过的例子,当年平昌撤区并乡(镇),按说撤与不撤,有无乡长与普通老百姓有多大关系,撤并后就显现出来了,被撤的乡老百姓办个身份证要到设乡的所在地去办理,办个什么证明盖个章要到设乡的所在地去盖,中心中小学要规划到设乡的场镇、、、、、、等等。才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好多被撤的乡镇老百姓就不痛快了,纷纷要求恢复被撤乡镇,个别乡到处上访,有的乡还一直上访到北京,在到处上访的情况下平昌又才恢复了一部分乡镇。
今天的巴中,国家下达的资金要首先考虑巴中,好的项目要留在巴中,很多人都知道,平昌原来一所省属中专——平昌技校(现邮政局那房子)办得有声有色,成立巴中地区后都被巴中迁到巴中地盘上去了,通江、南江、巴中以前都有很多学生在平昌读师范,成立地区后被撤了。烟草公司、盐业公司等一批经济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都被收归巴中核算管理至今,工商局变成了巴中市工商局平昌分局,烟草专卖局变成了巴中市烟草专卖局平昌分局,很多审批项目、指标配额都必到巴中,时至今日,平昌引进的同凯能源,渝翔机械、兆润摩托、、、、、等像点样的企业巴中也想收归巴中管理,他们不嫌麻烦,管理也不是为了别的,主要是上交国家的税利可以成为地方财政的固定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有的方面走了回头路,原来的地区本来是省里的派出机构,地区行署没有人大、政协,因此也没有立法权和选举权,后来由地区改为市,由虚级变为实级的行政机构,所辖县(区)的一切生杀大权都掌控在市委、市政府手里,有哪个县委书记、县长敢拿自己的乌沙去冒险,由此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国家早就在很多省、市试点推行省县直管、撤县建市,但受到市一级的重重阻力难以推行。
近两年国家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将对撤县建市、省县直管提出新的标准,平昌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官的应在平昌历史上留下点政治遗产,不要当那种庸官、过渡官、明哲保身官,老百姓也应为平昌的子孙后代考虑,不要事不关己鼠目寸光唱衰平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