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并不是无效,查漏补缺,纵有诸葛亮妙计三千,也有大意失荆州之时。古人有瞎子摸象,今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补课就是让学生从单一角度和补课的多角度,却解决问题提高成绩。读书虽然最终是个人学习能力培养,而高考的本质也就是选拔学习能力强的人才,但是学习能力是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于是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式就不能一刀切。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学习能力能培养出来,不论是自学,还是老师教,还是补习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了。卫生中小学强调灌输式学习,而大学则是自学为主。其本质是,中小学生如同裸机,得装系统软件,这就是培养学习能力,很多人认为中小学就是学习书本文化知识,那就错了,中小学,培养的是学习能力,而书本知识只是能力培养的材料,和考察学习能培养效果的工具而已。而大学,是具备学习能力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专业技能,这就如同装了系统软件后,到大学就装应用软件了,这个时候就得靠自己多学习,多练习。想想大学里面提供最多的条件是什么?那就是实践和实验的机会和条件,而不是没日没夜的教学。大学的教学很少,但是自学和实践锻炼的时间很多。
读书靠个人悟性,这是谬论,如果都靠人,也就不存在团队了,也就不要历史积淀了,个人能力重要,培养更重要。读书应该是个人先天才能加后天培养,而后天培养,更多是要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比如课本,老师,同学,同行,辅导老师,这些都是点亮人生道路上的一盏一盏的明灯。神笔马良的故事告诉我们,先天资质再高,神童再厉害,没有后天的培养,照样难成气。最后说一句,学之道,不但要自省,还贵在交流。与老师,与同学,与同行,与前辈,与下属。闭门造车乃学习之大忌,更是做任何事情的大忌。
补习是否能提高成绩,我想说,愿意学习的铜学,补习是宝刀锋从磨砺,不愿学习的,补习是对牛弹琴。学习既要自己愿意学,更需要别人的指点。聪明的学生,能看一眼就会。愚钝的人,看一眼不会,只要愿意学习,多做几遍就会了,要有人指点,那就坐上了高速列车了。异曲同工,最终都能实现相同的效果。所以在清华北大,有死磕的学生,有放荡不羁的学生。最终都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