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墓, 古代开凿于山崖或岩层中的墓葬,是汉代流行于岷江流域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室的墓葬形式,流行于东汉至六朝时期四川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和长江沿岸。其中,尤以岷江流域的彭山和乐山较为集中。 江口汉代崖墓,位于四川彭山县江口镇岷江东岸,距县城约4公里。江口崖墓隶属东汉早期墓葬,主要分布在江口镇东沿岷江一带的山崖古壁中,共有4000余座。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出土了东汉时期的铜质摇钱树,展览于北京,南京等地博物馆,引起过极大轰动。 江口崖墓的墓葬形制基本分为6种类型,包括船形室墓、竖井横室墓、岩室与砖室结合墓、天井墓和异形墓,又分单室、双室、三室等多种类型。从构造上来说,这些崖墓都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
长长的甬道,记录汉代崖墓着千年的历史。每走一段,石壁便被凿开一截。所余空间用来存放棺椁,殉葬品,石兽雕刻,生活用具等。这也便是汉代崖墓的基本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