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来龙乡灵龙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前打村干部的手机的时候,铃音就是来龙乡竹木之乡,当时还纳闷。哪里来的竹木之乡,盐亭人栽竹子,大多是在房前屋后栽种,方便自己。编织些生活用品,比如说,筲箕,刷把,还有劳动工具,背篼,簸箕,等等,完全是方便自己用,其历史不知道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但是听说盐亭本土画家文同,就是画竹能手,听说他的房子周围就有很多竹子,胸有成竹就是他的典故,家乡人种竹子绝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它,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竹编织品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不是不喜欢,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会编织这些东西,竹子很多时候已经成了一道风景,竹编工艺也在慢慢消失,慢慢的就有人下乡收购竹子,做原料,应该是造纸吧。
过春节回老家的时候听老母亲说,要退耕还林,屋后山上的土地拿来栽竹子,山上那个地平线的土地都用来栽竹子,那都是大片大片的好地,
全部来栽竹子。好大的手笔,国家不是说要保持十八亿耕地红线不变么,我家就在山上,地也在房子周围,如果是那样都退耕还林了,那耕地呢,农民没有地,怎么吃饭,栽上了竹子。就不算耕地了吧,据说有三年的补贴,一年几百,还要扣竹子头钱。那么三年以后呢,该怎么办大片大片的好地,去退耕还林,这样有法口依吗,不由得想起前几年要种核桃树,栽下去七八年了,第一年挂了一个果,这几年就不在挂果了,前两年又说栽白杨树,我母亲家里挖坑什么的。后来还是不了了之,现在又要拿大片大片的好地,去栽竹子,事前有没有考虑过,是和什么公司对接,有没有购销合同,有没有保障,销路在哪里,我们的土壤适合做什么,在什么竹子,是毛竹,还是楠竹,有多少经济效益,怕的就是随便栽些竹子,到头来地也荒了,竹子也没了。就算竹子长齐了,没有销路 又能做什么,不是土地整理么,如果真心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还是无话可说,可是不做充分调查,盲目的拿大片土地开玩笑就不敢恭维,竹子的根发的很快,假如以后不想要竹子,在想做耕地怕是就不行了,农村有那么些田间地头,山坡野地。房前屋后,为什么非要在大片的耕地上来栽竹子,万一不成谁来负责,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
只是我想了想,鉴于前车之鉴,我家的地还是没有栽竹子,一是我家全是山坡地如果都退耕还林了吃什么,二是没有保障,看不见希望,
想想前面的核桃树,白杨树,我只有呵呵了,等等看吧,大家谈谈看法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好学学,怕他强制退耕还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