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88|评论: 3

[百家争鸣] 【三国新说】刘备的"创业路":"融资"东吴赚西蜀 (广州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8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现代眼光看刘备的"创业路":"融资"东吴赚西蜀

刘黎平
                 2015年05月20日09:02    来源:广州日报


  刘备与曹操(资料图片)



  就创业而言,刘备是个先天不足的孩子,没有根底,老爹既没有留下诗书经籍,也没有留下资金人脉,连人丁都没留几个,不像老袁家、老曹家那样要人脉有人脉,要人丁有人丁,资金也不成问题。
  玄德同学手里拎着破草席和提着破草鞋,孤苦伶仃地站在故乡的大桑树下,举目远望的同时也是举目无望,创业对他而言,似乎是一张画饼,如何将它变成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面饼?玄德同学,你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而是该怎么努力的问题。
  创业思路一
  不能躺在大公司的树阴下吃现成的
  刘玄德同学有才,有魄力,其文凭还凑合,据说当过东汉名教授卢植的弟子,但估计不是衣钵相传的身边弟子,不然名冠一时的卢老师怎么也没给他一份像样的工作呢?玄德同学在卢植这个大树下,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牛人公孙瓒。
  玄德不缺能力,缺的是资金和平台,像这种类型的穷小子,找工作还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也能被老板赏识。成为大公司高管,躺着拿高薪,对刘备而言,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明显的案例莫过于与曹操的交往,要说老曹对玄德同学,那不是一般的好。当年玄德同学被吕布这个巨无霸撵得喘不过气来,偷偷接济他刘备的,就是曹老板。一起干掉吕布后,曹老板看得起玄德同学,给了他一个左将军的高级别头衔,而且还把他当哥们看待。据《三国志》记载,老曹在各种盛大场合都要把刘备带上,“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出席活动,坐同一辆车;在办公室待着,同一个位置。就曹、刘关系而言,说句实在话,是刘备负曹操。
  曹操的这番举动,无非是暗示刘备别折腾了,安安心心在他手下工作,待遇优厚那是肯定的。然而,玄德同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不会躺在大公司的树阴下睡觉,不会因为大公司的垂青就丧失独立创业的信念。尽管他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但独立创业的理想一直没有消停过。只要逮着机会,刘备就会随时将独立创业的理想付诸实施。因此当曹操派他去下邳的时候,他趁着这个出差的机会,带着皇叔公司原班人马,一溜烟走了,新公司在徐州正式挂牌营业,把老曹气得不行。
  这事不怪玄德同学不厚道,创业这事,机会难得,瞬间即逝,讲不得客气,何况在群雄割据的时代,你不占就让人家给占了。当然,坊间也传说玄德同学参与了策划推倒曹老板的秘密计划,怕事情败露,只好事先一走了之。其实,按照刘备的思路,执着于创业的他,就算没这档子事,他也会跑人的。
  刘备碰到的第二个贵人是袁绍。话说玄德同学在徐州挂牌开店后没几天就让恼羞成怒的曹操给砸了,只得去投奔袁绍。袁大老板居然离开公司总部二百里来迎接小刘,真是倍儿给面子。然而,刘备还是不想在袁氏集团安身,“阴欲离绍”,私下里还是想离开袁绍,所以不久后,他又带着失而复得的公司员工,去了汝南。
  刘备从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朝不保夕的,图啥?图的就是自己的独立创业,有自己独立的公司。他是个有中心理念的人,要成功创业,独立创业理念不能丢。所以,他在茅庐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就是要伸张正义于天下。如果一开始他就待在别人公司里拿薪水,还伸什么伸?
  创业思路二
  以共同利益为抵押
  “融资”东吴赚西蜀
  玄德同学在北方的创业是失败的,基本上被挤得没地方待了,但是,对于有心创业而且具备创业素质的人而言,老天总是会偷偷留给一个机会,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三国志》说得好,“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解释得通俗一点,就是按照刘老板这样的素质,迟早要发达的,不发达天理都难容。
  玄德同学的最后一次机会是赤壁之战。最好的机会有时候会在最绝望的时候,荆州公司被老曹吞并了,刘备拖家带口往南边跑,若不是赵云拼着命,估计连唯一的儿子都保不住,这么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凭什么去和东吴公司联手?
  刘备这一回玩了一把大的杠杆游戏。他手里没有资本,怎么办?可以玩概念的,也可以借,就是“融资”。
  概念资本,主要是皇叔这个概念,诸葛亮出使东吴,给合作对象孙权抛了一张概念牌,咱们刘老板是“帝王之胄”,帝王后裔这张概念牌一打,整个抗曹行动立即高大上了。借来的资本,主要是原荆州公司人马,本来只有关羽的一万水军,前荆州公司少东家刘琦那一万多也算进去,虽然不是一张王牌,但至少是一张牌,为了凑足抵押金,东借借西挪挪,资本总会有的,这些起码能增大谈判的资本。
  打完这些牌,玄德同学手里实在凑不出牌了。善于制造理念的诸葛亮又凭空凑出一个资本——愿景资本。他劝孙权说,咱们合作,熬过这一关了,前景就明朗了,“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抛出了鼎足三分的愿景,我们合力把老曹赶跑后,你就放心经营你的东吴公司,我们皇叔公司也就能独立经营了。
  几张残牌在精心策划之后,居然张张成了王牌,说动了东吴集团,赢得对方的全方位“融资”,不仅融得相对比较强大的水军、陆军,还有比较实在的资本:玄德同学获得部分荆州的占有权,暂时安置员工。
  刘备这次玩的绝对是杠杆游戏,风险的可能性十倍、百倍大于收益的可能性。这次杠杆游戏或许可命名为“东风融资计划”,孙、刘公司几乎全部的翻盘希望都寄托在偶发性的东风上,他们运气不错,一场东风刮过,把孙、刘公司的股票吹得红红火火,把老曹公司的股票全吹绿了,老曹只得绿着一张老脸,跑回江北去了。
  玄德同学这一把赌对了,帮孙老板赚了个盆满钵满,作为“东风融资计划”的赢家,自己好歹也捞了荆州几座城池,算是借的,孙老板一时也不好意思叫他老刘还。
  就着荆州这点借来的资本,玄德同学又玩杠杆游戏,撬起了整个西蜀,赚下第二桶金,紧接着再挖出第三桶金——汉中。
  从“帝王之胄”这张牌出发,由虚到实,玄德同学坚持独立创业的理想,大胆融资发展,玩杠杆游戏,终于成为天下三强公司之一。这一路走来,不是一般的强大。
  创业思路三
  本地人才未必要本地化发展
  查看东汉末年各大公司的发展态势,发现公司与地域的关系还是很相关的。老袁、老曹、公孙瓒是北方人,在北方都发展得挺好的;马超是西北人,在西北也曾风生水起;孙坚是吴郡富春人,其家族最后还是在江东找到发展空间。
  玄德同学却是例外之一,河北是他的老家,结果在北方大地连个插足的地方都没有。
  “地利”这玩意,未必就是指你出生的这块地盘,而可能在与你相隔千里的陌生地方。
  对于玄德同学的这个特点,有个叫裴潜的名士算是看出来了。曹操到荆州之后,问裴潜:“刘备这小子到底是个什么人物?”裴潜说:“这小子在中心地带基本上成不了事,如果跑到偏远地方去发展,那可是个狠角。”
  这句话让曹操很惦记,所以他很怕刘备跑到南方、西方发展,在长坂坡追击时,那可是下了狠劲的,轻骑特种部队一天一夜赶了三百里路。创业路上的玄德同学,只得不断地跑啊跑,终于跑出生天。后来,听说玄德同学在南方扎根,与孙老板联手时,老曹正在批文件,惊得连笔都掉了。
  树挪死,人挪活,刘备的创业路径,说明出生的故乡,未必是创业的故乡。所以,奔跑吧,创业路上的兄弟们,早日找到创业的故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坂坡刘备的“危机公关”:对骨干有信心(图)
2014年11月19日09:13    来源:广州日报   
  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第二》
  三国故事中,长坂坡是最回肠荡气的一幕,可谓给刘皇叔集团做足了广告宣传。十几万百姓不顾家园,挑着担子跟着刘皇叔逃难;赵子龙单枪救主,在百万军中杀它个三进三出,一声“我乃常山赵子龙”成为三国英雄中最响亮的自我介绍;猛将张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声怒号吓退十万曹军……
  《三国演义》写得如此惊心动魄,其实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长坂坡之战对于刘备集团而言,是一场大败仗,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说的就是长坂坡之败。
  然而,为什么一场如此大败的战役,却被后人描写得如此精彩纷呈呢?究其原因,除了艺术家的加工点缀,还和刘备集团本身的素质以及处理危机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首先,在考验粉丝的忠诚度方面,刘皇叔集团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家失败的公司,都不知道明天安身何处,它的粉丝却丝毫不计较这些,十几万人舍弃家园,义无反顾地跟着刘备走,其忠诚度可谓天下罕见,这样的公司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失败之地。刘备也很看重他的粉丝,当时粉丝们有辎重车几千辆,每天缓慢行军,只能走十几里,而大批曹军如狼似虎般就要赶上了。有人劝刘备舍弃粉丝,赶快跑江陵去与关羽、刘琦汇合,刘备在粉丝面前表现出了应有的担当,并说出了公司的立身之本——“以人为本”,粉丝们这样给我面子,跟着我跑,我怎能忍心舍弃他们呢?
  这是一次漂亮的危机公关,巩固了粉丝的忠诚度,也扩大了粉丝群。后来孙权之所以愿意和刘备合手,也是看重他手里粉丝多,且粉丝忠诚度高,值得合作。
  除了老板对粉丝忠诚度有信心,对公司骨干也要有充分的信心。据《三国志》裴松之所引“赵云别传”记载,长坂坡败退时,有人传闻赵云往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却信心满满地说:“子龙不弃我走也。”当时兵败,人心惶惶,传出骨干跳槽走人的消息也不奇怪,刘备却以毫不怀疑的态度,表示自己对骨干的信任,这样的姿态能让公司骨干力量迅速稳定下来。
  人可以败,但不可以败得熊,越是失败越要显示英雄本色。刘备集团做到了,诸如赵子龙舍着性命保护刘太和刘家儿子杀出重围,虽然小说有渲染,但基本属实。而猛将张飞则在撤退中显示出进攻的姿态,单枪匹马地以个人威力暂时惊退曹军,演义虽然渲染夸张,但也有史实依据。
  这两位英雄的卓越表现,虽然不能扭转失败的战局,但能扭转粉丝们的信心,也能提升孙权的合作信心。张飞、赵云这两张王牌打出来,市场预期大为提振,愿景大为看好。
  所以说,长坂坡之战,表面上是败了,却因为老板坚定不移的信心,骨干员工英勇无畏的表现,反而在失败中做了一次极其成功的公司形象宣传,这么抗打的公司和员工,谁能对他们没有信心呢?
  败仗中显示出英雄本色,暂时的失败却令愿景看好,这是后人要跟长坂坡学习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或死于谋杀:攻襄阳腹背受敌 刘备不救
2014年06月09日16:47    来源:深圳晚报   
  从小看三国,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蹊跷。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看不明白,诸葛亮也看不明白?
  后来总算明白,其实刘备看明白了,诸葛亮看明白了,关羽也看明白了,就连曹操和孙权也都看明白了。关羽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关羽死了,大家都放心了。所以,整个《三国演义》,其实核心就在关羽之死。
  所以结论是:关羽死于谋杀。
  那么,是谁谋杀了关羽?
  为什么关羽必死
  首先说说为什么关羽必死?这不妨从荀彧之死说起。
  荀彧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在曹操谋士中排名仅次于郭嘉,对曹操忠心耿耿,立下许多功劳,曹操对他非常尊重。荀彧家族“四世三公”,家族地位远远高于曹操,因此荀彧对于曹操的贡献还包括荀家江湖地位给曹操带来的好处。
  可是,荀彧这个人帮曹操的目的,是助其匡扶汉室。到后来曹操封魏王加九锡,荀彧发现他有篡夺汉朝的野心,于是站出来反对曹操,结果曹操大怒,赐了一杯毒药,害死了荀彧。
  为什么先说荀彧?因为关羽和荀彧是一类人。
  关羽这人,没事喜欢读《春秋》,讲大义。他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义气的成分,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匡扶汉室,留名千古。
  有一点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关羽被曹操俘获后,曹操封他为“汉寿亭侯”。名义上是汉献帝所封,实际上是曹操封的。对于这个封号,关羽十分看重,毕竟这在名义上是汉朝所封,自己从此算是汉朝的官员了。
  后来离开了曹操,按理说关羽就应该避免再提这个“汉寿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刘备。因为在刘备眼里,这就是曹操封的。可是,关羽依然高调自称“汉寿亭侯”,大旗上绣着“汉寿亭侯关”。在他看来这是荣誉,可是大哥眼里这是曹操给的糖块。华容道关羽私放曹操后,其实刘备心中就有点凉了,看来这个老弟有点靠不住啊。
  关羽为什么私放曹操?有意气的成分,可是还有更深的考虑:假如刘备杀了曹操,那么刘备很可能就会是下一个曹操。
  诸葛亮料到了关羽会放曹操,因为他知道关羽的目标是匡扶汉室。为什么料到了还要让他守最后一关?因为他知道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结果。
  魏蜀吴三家头痛
  到刘备取了西川,诸葛亮法正等一班兄弟极力劝说刘备称帝,可刘备拒绝了,先自封了汉中王。为什么?因为关羽这时在荆州呢,自己要是称帝,等于是逼关羽投降曹操。
  可就是自封汉中王这件事,关羽心中也很不满:没经过汉献帝批准,这就是僭越啊。所以,刘备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不肯受命。
  《三国演义》其实写得很是传神,当费诗带着刘备的任命书来到荆州的时候,关羽直截了当地问:“汉中王封我何爵?”语气中明显带着不满和不屑,因为他知道,作为王,刘备是没有资格封爵的。之后听说自己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大怒。
  关羽的反应很不正常啊,没感觉到吗?虽然最后关羽勉强接受了封号,其不满已经昭然若揭。
  费诗一定把关羽的反应原原本本告诉了刘备和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这时候很难做。让关羽进四川吧,那今后一定闹翻,关羽恐怕就是荀彧的下场,自己则落下过河拆桥的恶名;让关羽继续镇守荆州吧,保不定什么时候就投降了曹操。怎么办呢?
  这时的孙权也很挠头,因为关羽占据荆州,随时可以顺流而下,攻打吴国。曹操也很头疼,因为荆州为战略要冲,随时能够北上中原,攻击许昌。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关羽就成了魏蜀吴三家共同头痛的一个人物了。
  但是,关羽本人也很头痛。跟着刘备干吧,那就是汉贼;投降曹操吧,恐怕也是汉贼;投降孙权吧,那也是汉贼。自立为王吧,那还是汉贼。怎么办呢?最不想当的就是汉贼,可是条条道路都写着汉贼两个大字。
  腹背受敌刘备不救
  曹操想了个坏主意,派人去蹿嗦孙权出兵攻打荆州。孙权不是傻瓜,他也知道关羽不好对付,所以回信给曹操,建议还是曹操去打荆州。结果,曹操和孙权都不打,但是暗中都在做准备。
  说起来,诸葛亮最坏。他让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起兵取襄阳。
  关羽不是傻瓜,他知道起兵取襄阳就等于攻打曹操,而身后是孙权在虎视眈眈。问题是,前有曹操后有孙权的情况下,大哥刘备竟然没有派几个兄弟来撑场子。以一己之力对付曹操和孙权,行吗?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假装有条件也要上。
  在北伐之前,关羽其实做好了两手准备。好的一手是一路顺利剿灭曹操,然后扶持汉室一统天下;坏的一手是战败而死。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汉贼,所以,关羽欣然北上。
  刘备、曹操、孙权其实都怀有同样的期望:关羽千万别取胜啊。
  关羽出兵取樊城,随后水淹三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曹操是吓坏了,甚至准备迁都。可是司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吴三家都不希望关羽走得太远的情况下,他一定走不远。
  孙权行动了,吕蒙白衣入荆州,袭取了荆州。试想,如果此前诸葛亮派赵云来守荆州,十个吕蒙来也是白给。
  前方,强弩之末的关羽终于被徐晃击败,于是退守麦城。这时,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将是谁?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刘封竟然拒绝救关羽,这就让人看不明白了。如果没有刘备或者诸葛亮的明示或者暗示,他敢不救关羽?
  就这样,正面曹操,背面孙权,再加上刘备不救,关羽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不败了。
  终于,关羽被吴国所擒。到了这个时候,关羽是决定要死的。最终被杀,也算是求仁得仁。
  关羽之死“皆大欢喜”
  关羽以死来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刘备曹操孙权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关羽之死称得上是皆大欢喜,四方多赢。关羽死后不久曹操也去世,于是曹丕、刘备、孙权纷纷称帝。
  关羽死后,刘备杀了刘封,算是做个姿态,而刘封无疑是作了替罪羊。但是很显然地刘备有些良心发现,深感对不住关羽,于是出兵吴国为关羽报仇。在关羽这件事上,刘备对诸葛亮恐怕有些不满,所以诸葛亮上表劝他不要伐吴的时候,刘备“掷表于地”断然拒绝,这样的事情在从前是没有过的。也正因为对诸葛亮不满,刘备伐吴竟然不带诸葛亮玩,明显的是不信任。
  当然,一切历史都无从印证,只有利害关系历历在目。罗贯中则早已经看透了一切,该埋的伏笔都埋下了,只看我们能不能领悟。
  到此,结论昭然若揭:诸葛亮谋杀了关羽,刘备、曹操、孙权都是帮凶。整个三国期间,他们共谋作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谋杀了关羽。也许正因为如此,关羽比他们都要高尚,所以关羽成了圣人,而他们没有。
  跟着刘备干吧,那就是汉贼;投降曹操吧,恐怕也是汉贼;投降孙权吧,那也是汉贼。自立为王吧,那还是汉贼。怎么办呢?最不想当的就是汉贼,可是条条道路都写着汉贼两个大字。
  到此,结论昭然若揭:诸葛亮谋杀了关羽,刘备、曹操、孙权都是帮凶。整个三国期间,他们共谋作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谋杀了关羽。也许正因为如此,关羽比他们都要高尚,所以关羽成了圣人,而他们没有。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5-30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可能是老广,此文只能祘戏说刘备!不评论……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