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南部县农牧业局统计,2014年该县牛羊养殖业与上年相比增长30%以上,今年预计增长会超过40%,远远超出生猪、禽类养殖的增长速度。 借此机遇,该县制定了2015年~2020年畜牧业发展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使肉牛出栏量达到10万头,肉羊出栏量达到60万只,规模养殖率达到85%。 山里娃返乡做“牛倌” 位于该县盘龙镇斑竹林村的德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当地返乡创业农民工贾德选一手创办。该合作社有5名成员,共流转土地760亩,存栏肉牛700余头。在合作社会议室,几个显示屏时刻监控着各栋牛舍及其它生产场地的情景。 贾德选老家就在斑竹林村十社,2013年3月,他的养牛场正式开建。“当初养殖场的地都是荒芜的,杂草杂树肆意生长,连机器都耕不动,第一年我仅开垦、整理土地这一项就投入了100多万元。” 截至目前,贾德选共投入了600余万元,去年出栏了700多头肉牛,纯利润就有140多万元。“养牛很有前景,我准备继续扩大,争取几年内达到年出栏1500多头的规模。”贾德选说,要做大,还必须充分发动当地老百姓,因此他准备再建一个300头母牛的繁育场,发动更多的农民跟他一起养牛。 “领头羊 ”带民致富 碾盘乡磨刀石村的邓月全是绿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他的羊场目前已发展到5栋羊舍,存栏500余只羊。180多只能繁母羊每年能为他产下500多只羊羔,一只小母羊就可卖上七八百元,每年的综合利润可达五六十万元。 邓月全早年同样是外出打工的穷小子。“我们村7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了,土地撂荒率50%以上,方圆几公里都是荒地荒山,我当时就萌生了回乡养羊的想法。” 邓月全听说大宫乡庵子坪村有个王天芝,以寄养的方式发动全村100多户养羊;把肉羊养殖的环节全转移给群众,自己既省力又赚钱,还带动了群众致富。他准备也来效仿,目前正在跟当地村组织洽谈。 其实,该县农牧业局一直鼓励规模养殖场以寄养的方式带动群众一起搞养殖。“一个家庭的留守老人养10只羊没问题,自家小规模地养,成本更低。一只商品羊纯利润1000元以上,仅这项就可户均增收1万元。”县农牧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新增养殖业主八成是返乡创业 南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0万人以上,但是近年来返乡创业者越来越多。他们其中不少人已是有一定实力的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一般都集中在种养业。“人们消费观念日益革新,牛羊肉在人们肉类消费结构中比例日升,牛羊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养殖业利润有保障,所以近年来牛羊养殖业特别受青睐。”县农牧业局副局长高万森分析说,在新增的牛羊养殖业的业主中,返乡创业者占了八成以上。 看准了这样的形势,加之去年被列入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南部制定了2015年—2020年畜牧业发展规划。在这份规划中,对牛羊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描绘了蓝图: 2015年肉牛出栏量必须达到5.5万头,肉羊出栏量必须达到3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40%以上。今后5年里,肉牛和肉羊出栏量年均增长均要超过10%。 为保证目标实现,该县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规定,当年新建牛羊圈舍1000平方米及以上的,经验收合格按每平方米1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同时,各乡镇制定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考核。 本报记者 李传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