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63|评论: 3

[信息动态] 【荐文】为抚养6名孤儿退休艺术家茶楼卖唱7年 (郑州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抚养6名孤儿退休艺术家茶楼卖唱7年

                    2015-06-02 00:29:00 来源: 郑州晚报(郑州)

  说起王金宽,在郑州戏曲圈里尽人皆知:1956年到西藏豫剧团参加工作,1982年调入郑州市豫剧团的他曾任郑州市豫剧团团长,是国家一级演员,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在几十年艺术生涯中,他和老伴王淑荣(国家二级演员)捧回过100多项大奖,是名副其实的“豫剧之家”。

  1998年退休后,王金宽陆续收养了6个孤儿。为了供养孤儿吃饭穿衣读书学艺,这位患有冠心病、关节炎等疾病的表演艺术家,曾经走进茶楼卖唱,而且一唱就是7年。在他们精心抚养下,如今6个孤儿都已长大成才,自食其力。

  5月29日,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布5月份“中国好人榜”上榜名单,由郑州市文明办推荐、获近万市民、网友“点赞”的王金宽光荣上榜。 郑州晚报记者 吴淑娟 通讯员 袁廷纬


把6个孤儿接到郑州抚养

王金宽夫妇和孤儿结缘的故事要追溯到16年前。

1999年1月,夫妇俩回周口淮阳县老家探亲,在院子里,一个蓬头垢面的小男孩引起了两人的注意。“孩子八九岁,大冷的天却光着脚在院子里玩。后来一打听,孩子名叫袁钱良,出生后8个月父亲就患病离世,未满周岁母亲又远嫁他乡,是爷爷奶奶将他拉扯大的。如今,奶奶重病卧床,爷爷没力气干活,一家人靠乡亲救济度日。”

孩子的悲惨身世深深震撼了夫妇俩的心,他们开始资助这个苦孩子。此后,丧父的王海波,父母双亡的汪文胜、汪文娜及汪仪欣等人先后成为他们的资助对象。

2000年,因为有些孩子仅有的亲人相继去世,王金宽夫妇咬咬牙,把6个孤儿全部接到郑州抚养。


为了孩子茶楼卖唱7年


三居室的房子,安顿了6个孩子。既要管孩子吃穿,又要供他们读书学艺,家里的开销猛增,夫妇俩近3000元的退休金一下子显得捉襟见肘。 为使孩子们能够吃饱穿暖,王金宽决定到茶楼去唱戏挣钱。当时老伴坚决反对,但随着家里的“窟窿”越来越大,王淑荣无奈答应了丈夫,甚至有时陪老伴一同唱戏。

在茶楼表演的人中,王金宽资历最老、名声最响,7年中,王金宽唱戏随叫随到,有时甚至要熬上一个通宵,六七个茶楼来回跑。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也为了让自己的戏路更宽,66岁的王金宽还再次拜师学艺,学习川剧的“变脸”技艺。


“爱心家庭”善举在继续


如今,6个孤儿都已长大成人,除了最小的还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读书,其他几个孩子均已完成学业,

在王金宽义举感染下,这个爱心家庭的善举仍在继续,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募捐,救助西瓜哥、为大病患者募捐等慈善义演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一家的身影。

除了仍在资助多名寒门学子,现在每年寒暑假,王金宽夫妇还会到家乡义务教授留守儿童学习器乐演奏,有人私下里统计过,这些年他们帮助他人的花费大约有150万元,王金宽也荣获中宣部、民政等六部委和中华慈善总会联合颁发的“中华慈善奖”表彰。

“现在我要干的事就是健康地活下去、唱下去,挣钱帮助更多的人。”王金宽说,他不图名不图利,只希望自己的举动能带动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大家都去关注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让他们得到关爱,感受温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6-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5-6-5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5-6-5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金宽和王淑荣他们不仅是戏剧表演艺术家,更是真正的人!
由两位老艺术家为养留个孤儿,毅然放下面子走进茶楼去跑场子而想到的。
谁说戏曲不能进茶楼,进茶楼演出就掉身价啦?本来曲艺和戏曲艺术就是从茶馆演出慢慢向舞台演变的。特别是曲艺更是适合在茶馆茶楼这类场所进行小型化的表演,我说这话不是要退回旧社会去。一种艺术的表演形式有它的适应地,不能都去追求大型的表演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