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72|评论: 4

[群众呼声] 低俗粗鄙不是个性风趣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6-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低俗粗鄙不是个性风趣

■毛建国





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的网络低俗粗鄙语言的报告显示,“尼玛”、“屌丝”和“逗比”位列前三。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表示,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不是防民之口,而是为我所用,改变堵的办法,用疏的措施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空间。(6月3日《新京报》)

网络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语言生态。语言始终发展,只是时有不同。如果说过去语言的变化,大多是由“高大上”人物推动的,而现在语言的变化,则更多发轫在网络,是从普通网友开始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并且活跃了现有语言体系。

在肯定积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良莠不齐的一面。如果说“点赞”、“蛮拼的”、“正能量”这样的网络语言的出现,带来了清新活泼,那么“尼玛”、“屌丝”、“逗比”等网络语言的走红,则破坏了文字美感,拉低了文化品位,特别是当这些网络语言出现在公共媒体上,而自己的孩子就在旁边,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童心追问时,简直无法回答,恨不得把这些网络语言“一脚踢开去”。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以“尼玛”、“屌丝”和“逗比”等为代表的网络语言的低俗化和粗鄙化,侵害了汉语言的纯洁性,体现着一种庸俗流行主义。在一些人看来,网络是轻松的风趣的,是反主流反权威的,而要想在网络上混得风生水起,就要脱去现实的外衣,讲话更加大胆直接甚至出位一点。不客气地讲,这是一种典型地把低俗粗鄙当成个性风趣,是“娱乐至死”更是“庸俗至死”。

在有些人看来,一些网络语言固然格调不雅,但有着庞大的粉丝群,对这些网络语言采取“拿来主义”,能够很好地迎合潮流、吸引眼球。反之,如果不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就会“少人关心少人问”,甚至会被视为不解风情、封闭保守,从而错失“粉丝经济”。投机取巧之下,不想创新,不会创新,于是错把出位当出路,错把出轨当出头。

净化网络语言环境,疏是一个方面,对于普通网友来说,也只能采取这个方法;但对于公共媒体来说,则还应该加大堵的力度。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现在出现的新媒体,都具有公共媒体的特性,使用语言文字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都必须符合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相对于个人,公共出版物更不能把低俗粗鄙当成个性风趣,甚至通过低俗粗鄙来吸引点击、谋取利益。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网络;有什么样的网络,就会推动什么样的社会。既然我们不想活在一个低俗粗鄙的社会中,那就应该拒绝网络语言的低俗粗鄙。须知,低俗不是个性,粗鄙不是风趣,网络语言应该是轻松的活泼的,但不能是低俗的粗鄙的,不能把低俗粗鄙当成个性风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6-7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都懂,然并卵......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6-1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5_163:}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