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赴湖南调查证实,湖南至少有衡阳、郴州、永州和湘潭等4个地市的14名官员落入“桃色陷阱”,有的坦然面对陷入“桃色陷阱”的经历,有的还请纪委官员吃饭、向办案警察行贿,以求销毁相关视频。(5月28日 大河报) 近年来官员落入“桃色陷阱”的消息是不绝于耳。这次媒体又报道湖南14名官员陷入“桃色陷阱”,不禁让人想起,三年前让人总所周知的雷政富(原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身陷“桃色陷阱”的“前车之鉴”,却并未成为而此番14名官员的“后事之师”,上演着同雷政富如出一辙的“悲剧”:由年轻的女子色诱这些官员,待其上钩后,“诱饵”用针孔摄像机拍下他们的苟且之事,然后敲诈勒索。稍有不同的是,敲诈雷政富主要是敲诈其权,敲诈湖南这些官员的只要是敲诈其钱。
因“桃色陷阱”丢官的官员不在少数,但还是有不少官员“明知是火坑,还积极往里跳”,“前仆后继”地重复着一些官员昨天的“故事”,演绎“玩色自焚”的悲剧。究其缘由,除了较为轻松的责任追究制度之外,更加凸显了官员官德的失范。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官员屡陷“桃花劫”,暴露的是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反观这一系列在网络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桃色新闻”的男主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思想道德败坏,信念理想丧失。一些官员情趣低下,生活作风不检点,是中午围着盘子转、下午围着牌桌转、晚上围着裙子转,无疑是这些官员上错了床、最终陷入“桃色陷阱”的真正原因。
“桃色陷阱“正是居心叵测的人,针对官员手中权力以及其思想腐化、自律不严而精心设计的色诱“鸿门宴”。官员不是平民百姓,更不是娱乐明星,“桃色新闻”也不仅仅是隐私或私德的问题,更多的是披上了一层权色交易、违法乱纪的神秘面纱。领导干部因贪图美色而“慷慨赴宴”,就会衍生权力腐败,他们合法收入难以满足敲诈者的贪婪时,便通过直接贪污受贿或是利用承包建设项目之类的权力转换。
为何“桃色陷阱”的设计制造者专门诱捕官员?无非是看到了官员的软肋—不敢声张。正是因为 “授人以柄”而 “不敢声张”,不是因为官员感到羞耻,而是因为一旦“把柄”公诸于世,其仕途就可能因此而终结。仕途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是唯一的“星光大道”和生财之道。于是,为了保住官位,被敲诈的官员就只能“消财免灾”,受制于敲诈者。
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桃色陷阱”折射的是官员官德失范问题,提升官德已迫在眉睫。一方面,着力点应集中在制度设计和权力监督上,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让公权透明化,官员才不干拈花惹草,胡作非为;另一方面,加大对官德的考核,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以 “三严三实”标准来考量官员,提升其自身修养,再加以“警示教育”,才能使“迷失”者“清醒,使“迷途”者“知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