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独立后,由苏联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安人运)和由美国、南非政府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TA;安盟)引发对立冲突,后演变成全国性内战。结果亲苏的安人运获胜,并掌握政权。由这时开始安哥拉政府和苏联结盟,而且实行一党专政。 安哥拉人民运动1976年击败安解阵并把安盟赶出城市后,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解体;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陆续得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承认。然而,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政府军与安盟部队的内战则愈演愈烈,至今尚未平息。 1977年7月,安哥拉政府军与安盟部队在马温加、奎托夸纳瓦莱发生大规模战斗,古巴军队和南非军队直接参战,双方损失惨重。内战这一阶段,由原苏联和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运动一方和由美国和南非支持的安盟一方,都卷入了安内战。 1982年安哥拉政府与美国就解决南部非洲冲突问题开始会谈。 1984年2月,安哥拉与南非达成《脱离军事接触协议》。由于美国和南非坚持把撤军与纳米比亚独立问题联系在一起,以及美国公开向安盟提供军事援助,谈判陷入僵局。 1987年7月,安、美恢复谈判,在安、美所提新建议的基础上双方多次会晤。1988年1月至3月,安、古、美三方举行多次会谈,古巴在会谈中表示愿从安撤军,安、古在3月会谈中进而向美提出4年内古从安撤军的时间表。自5月起,三方会谈扩大为安、古、美、南非四方会谈。8月8日,安、古、南非达成在安南部实现停火及南非军队从安撤离的协议。 1987年8月22日,南非正式与古、安签订停火协议,规定南非军队从9月1日起撤出安哥拉。9月底,安、古、美、南非就古巴在24个月至30个月内撤出军队的时间表达成协议。12月13日,安、古、南非签署布拉柴维尔协议议定书,建议从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在27个月内从安哥拉全部撤走全部军队。 1990年安哥拉政府决定放弃社会主义的路线,次年实行多党政制。 1991年5月,安哥拉人民运动政府和安盟的领导人萨文比,在葡萄牙介入下签署《比塞斯和平协议》。[3] 1992年9月,安哥拉举行独立后首次多党选举,安盟失利并拒绝接受选举结果,安哥拉重陷内战。[3] 经联合国居中协调,双方经过谈判于1994年11月签署《卢萨卡和平协议》。该协议包括双方复员军队,成立新的国防军,安盟实行非军事化,以及将政府行政管理延伸到安盟所控制的地区等内容。此后,和平进程在曲折中缓慢前进。[3] 1997年4月,以安人运为主体、有安盟成员参加的安哥拉民族团结和解政府成立。[3] 1998年上半年起,由于安盟拒不履行和平协议,安哥拉国内局势紧张,和平进程陷入僵局。9月初,安盟内部出现分化,部分安盟高级成员组成“革新委员会”,公开反对安盟主席萨文比,主张与政府合作。安哥拉政府随即承认该委员会代表安盟,宣布只与它进行谈判,并指控萨文比为战犯,不再与之对话。11月中旬,安哥拉内战重新爆发。安哥拉和平进程实已夭折。联合国于1995年向安派遣7000人的维和部队,1997年7月改设联合国安哥拉观察团。1999年2月在安政府要求下,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终止联安观察团。 2002年2月,安盟领导人萨文比被政府军击毙。4月4日,安哥拉政府与安盟签署停火协议。安哥拉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实现全面和平,开始进入战后恢复与重建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