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救市房价齐涨”时代一去不返 2015年06月13日 10:03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董映颉 北京报道 “政府一救市,全国房价齐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持续近一年的多轮救市,成就了深圳楼市的暴涨和部分热点城市的回暖,却不能挽救众多三四线城市楼市的衰落。 “市场差距越明显,楼市低迷的地方救市政策出台就会越频繁。”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近期各地纷纷调整公积金额度,主要原因仍是为了救市,但从库存、人口流入等因素看,刺激政策对一二线城市影响相对较大,而三四线城市楼市整体降温的趋势依然难以改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由于一线城市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出现高度分化,这种趋势已引起中央相关部门的重视,预计未来对地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手段还会有所改变,对于过热区域,不排除再次出现政府介入干预的可能。 而对于那些全国性布局的房企来说,由于区域发展极不均衡,楼市分化带来的经营风险正逐步加大。 与2009年全国楼市在多轮政策刺激下出现普涨不同,从2014年以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频频出台各类政策救市,但除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热点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楼市成交仍然积重难返。 中原地产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在其重点监测的全国54个城市中,一线城市合计签约17.11万套,同比涨幅达到了41%;二线城市共签约70.66万套,同比涨幅为13.4%;三线城市签约16.9万套,基本持平,而四线城市成交量则轻微下调。 “总体来看,目前除了深圳,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并没有明显上涨,很多处于同比或环比小幅下跌状态,这说明大多数城市仍然处于去库存阶段。”张宏伟表示。 同策咨询研究部的报告指出,预计到今年下半年,当前库存去化周期在15-20个月之间的城市,比如重庆、杭州、武汉、福州等,库存去化周期将回落至15个月以下,去库存的压力将进一步减轻,短期市场基本面将回归合理。 而其他供地量与库存量偏大、库存去化周期在20个月以上的城市则仍然面临去库存的压力,比如西安、青岛、天津、沈阳、呼和浩特等二线城市,以及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则难以有上涨压力,甚至可能仍然要坚持“以价换量”去库存。 前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认为,三四线城市的问题可能不在楼市本身,而出在人口迁移上。在他看来,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必须与城镇化并行,如果没有产业支撑、人口转移到其他地区,就会导致一些地区成为空城,另一些地区住房又可能供不应求,出现错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