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南部县17岁学生志愿者的道歉书(转)
前两天,因为一个人,在我多次私下聊天中不听劝告,又一次转发莫名其妙的文章,我认为这样的文章是没有自己独自见解的混淆视听文章,我自己感觉这样的文章会被我们群里一些人利用,会让我们走访、寻访、按照真实书写抗日老兵有伤害,会打击少数走访志愿者积极性。
于是,我把他踢了。既然我已经多次私聊,您这个小伙子还是喜欢追求不经过自己头脑分析,不去认真判断得出的结果是否对他人有益,一味钻在网络中粘贴、转载,不喜欢做实事。那就请出去,让他去寻找可以自由发表乱七八糟看法的圈子去展示自己吧。
踢一个捣蛋的很简单,踢一个不属于自己圈子的人很容易,殊不知伤害一个人也由此而来。有的人踢了,就此永别;有的人踢了,就此彼此产生莫名其妙的仇恨。而我踢了的这个年轻人,他伤心至极,被他同桌的细心女孩子看出来了。女孩子花季青春,脑海里充满着爱的幻想与释放,她慢慢从同桌的同学眼中、零星话语中知道了一些端倪。女孩在昨晚上11点开始请求加我好友,说是前段时间在一个人的手机里面存有我的QQ号,但是一直没用。
女孩子加我好友以后告诉我,我是这个年轻人心中的偶像,他做啥事都是学着我的来做,特别是寻找抗日老兵,他真是铁着心要和老师靠拢。他对同桌的同学说,他以后要跟着这群人,跟着杨老师去找寻抗日老兵。可惜,这个机会被老师毁掉了,自己无心转发的帖子,惹了祸。我和女孩子慢慢聊天,终于明白了这个我认为激进的小青年,还是一个孩子,他在南充南部县就读高中高二,他是一个2岁父母离异,被家庭抛弃的孩;他是一个9岁丧父的孤儿;他是一个17岁不到的有理想、有信念,要去学习真正抗战史的有志青年。
这个被我踢掉的人,名字叫做××。我昨晚一夜难眠,思考自己所作所为,觉得我需要写一篇道歉书,给孩子道个歉,同时张开双臂,欢迎您回到我们关爱抗日老兵公益大家庭,同时需要提示您,今后您的一切,我会密切关注,让您真正感受到公益的博大、宽怀、温暖、温馨。
孩子,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志愿者就是您的亲人,您尊我老师,我就把您当成孙子辈来看待、来对待。相信您会好好长大,相信您会成长为救助会最能干、最坚定的志愿者。
下面是女孩子的讲述,我整理了一下,让大家和我一起重新认识这位做了不少关爱抗日老兵实事的在校就读高中生吧。
在四川南充市南部县一个乡村,有一个17岁的男孩子,在他2岁的时候父母分道扬镳,孩子跟随父亲,开始在一个没有母爱和温暖的父亲膝下长大。
天有不测风云,在孩子9岁时,父亲重病身亡。可怜的孩子就此成为孤儿,他身上至今保留着一个本子,上面写着——孤儿。
由于他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悲伤的环境,现在的监护人母亲注定和他疏远,民政对他的抚养费还得通过他母亲来支付。他每月在母亲手中领取400元、500元、目前600生活费。学校收取的学杂费都依赖这600元开支。就是这样逆境中成长的孩子,在这个班上,干了一件大家都无法理解、无法支持的大事,他成为了关爱抗日老兵的志愿者。只是在未能谋面的志愿者群体中,他一直没说明自己只是一个孩子,他本该在学堂享受着读书的快乐,享受着家庭的温馨幸福啊!他做的服务抗日老兵,对于我们这些经常服务抗日老兵的志愿者来说,只能是“微不足道”了!
直到昨晚上我和女孩子聊天,才发觉自己错的离谱,错的不可原谅和饶恕。这样的一个孩子,每月生活费那么少,他要关爱抗日老兵,他被我们团队感染,从我这里领取了宣传资料,从自己那份微薄钱财中购买牛奶,(他可舍不得吃啊),自己花钱乘车,去看望了比他还贫困的抗日老兵。这时我才理解他为啥总是粘贴、转载那些文章给大家看,他是一个孩子,想在我们可以为人父母的大人面前拼命证明自己可以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啊!
我的孩子成长期间很幸福,没有经济的困扰,但是我的孩子没有做过服务抗日老兵的具体事情。孩子,您已经做得非常非常棒了。我只有一个要求,您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吧!这个社会总有机会做一个好人的,做好人就总有机会给他人服务而取得快乐和幸福的。
一个高中生,艰难险阻,生活特困都没有压垮他,相反却在尽力关爱着这个社会一个最特殊、最伟大、最悲剧的群体——抗日老兵群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相比不需要我说太多道理,我只想借此机会,向您深深道歉,我要请您回来,回到我们大家庭里来,相信您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抗日老兵们,有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后代在接力关爱着你们,这就是国家民族的希望,这就是我们服务抗日老兵的永恒动力。
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杨
201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