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有云:“平常心,即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做人、处事、为官亦是如此,贵在恒有一颗平常之心。作为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抑或功劳大小,要始终以平常之心来正确认识自我、努力超脱自我。
反观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在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权利欲望的冲击下,心态失衡的有之,心态不正的有之,各种不良心态最终导致工作上不安心、事业上不尽心。归根结底,一是名利心太切。有的干部过分专注于成功、成才、成名、成就,把个人的利益得失分得太清,把个人的一时进退看得太重,直接影响健康心态和价值取向;二是俗欲心太重。有的干部凡事总想面面俱到、事事圆满、件件顺心,一旦失意就满腹牢骚、怨声载道,怨组织不公平,怨领导不关心,怨同事不推荐,怨体制不合理;三是浮燥心太盛。有的年轻干部总想考这考那,年长干部总想换岗换位,对于吃苦耐劳、干事创业没有思想准备,对于扎根基层、稳步成长缺乏耐心毅力。以上种种,虽为少数,但务必警醒。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做到心无杂念、心无旁鹭,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不断开拓人生与事业的新境界。
平常之心,是一种砥砺自我的人生态度。平常之心,并非消极的处世态度,而应始终坚守锐意进取的“赶考”精神,不断砥砺奋进、砥砺自我。要有自信心,做什么事都要相信自己,充满信心去推动、去实现、去完成,越是形势复杂多变,越要满怀信心找准方向,越是困难险阻,越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要有进取心,自知“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勇于变更,勇于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要有责任心,切实强化“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在明责、履责、担责中锤炼作风、展示作为。
平常之心,是一种战胜自我的豁达情怀。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挫折、波折、坎坷总是相伴相随,如何面对、如何跨越,这是对平常之心的一种检验。要不怕困难,克服“怕这怕那、当断不断”的畏难情绪,面对困难有勇气正视、有底气克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要不畏艰险,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要敢冒风险,遇到急难险重的情况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在紧急的时候“沉得住气”,在关键的时刻“镇得住台”;要不计输赢,赢了不能骄傲,输了不能气馁,在人生征途中不以输赢论成败,在事业发展上不以输赢论成就,注重调整心态左右未来“输赢”;要不求得失,不争名、不揽功、不图利,甘当绿叶、甘作陪衬、甘为人梯,面对得失问题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看得淡一些。
平常之心,是一种超脱自我的心性境界。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超脱自我的平常之心,是一种睿智、一种释然、一种升华,更是一种境界。要知道敬畏,敬畏不是怯懦,而是一种高尚节操,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敬畏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明白哪些是雷区、哪些是禁区;要懂得感恩,知足、知恩、知责地发挥党员干部的应尽义务,把对党的感恩之情化作为党奋斗的强大动力,把对人民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博大的爱民情怀;要正确比较,在思想上比学风、比干劲、比团结,在工作上比能力、比素质、比贡献,在社会上比家庭美德、比职业道德、比群众口碑;要学会宽容,有容人的雅量、宽人的气魄,容人、容事、容言、容错,将自己投入天地之中,也将天地装入心灵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