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媒体日常对死亡的委婉语用得太多了——什么“遇难”、“牺牲”,有人见到“死亡”二字反倒受不了了。人民警察“出生入死”,英雄好汉,不必在词语上太敏感。建议媒体一律称“死亡”。定性、评价交给别人。
但不一会儿,我看到央视记者写的纪实报道《6月8日那夜肃宁生死追凶》。读完之后,我庆幸自己没有发出那段按语了——报道的细节,使我不忍心发出那段按语。当我们通过报道面对具体的人的死亡,面对具体的人的情感,冷冰冰的道理,有时就说不出口。
警界人士对白岩松用语的敏感,不仅出于对自己职业群体形象的维护,也是出于一种可以理解的情感期待吧。何况,如果考虑到央视长期以来在中国传播结构中的地位,没有得到“牺牲”二字,可能被理解为一种负面评价。http://www.mala.cn/forum.php?mod=post&action=reply&fid=91&tid=12130712 www.hljy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