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那种流传千年的人工掘坑道、用木头搭“槽子”采煤的小煤窑像川西坝子的草房一样,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走入历史。 本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以纪实的手法,详细记录了人工采煤的艰辛。同时,将数代采煤工人用生命和智慧探索、积累的人工采煤工艺也较详细的记录下来,希望能以文字的形式传承于后世。
第 一 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生活所迫,到位于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地带的山间小煤窑上班。那里现在是紫坪铺水库的淹没区,当年的小煤窑已经在几十米深的水下! 翻开地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四川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有三条断裂带从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它的东部就是河川密布、人口密集、工农业都发达的成都平原。 在这里,海拔高度从盆地的300米---700米,突然跃升到1000米---4000米。亿万年前形成的地壳被抬升起来,形成巨大的山脉。恐龙时代被埋入地下的树木,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化,成了黑黑的煤炭。由于地下岩层在此被抬升隆起,有的断崖处,可以看见夹在岩层中一米多厚的煤层。从隆起的山腰挖条斜道,便可进入煤层,开采也方便。 当年,星星点点的小煤窑,遍布盆地与大山交界的山间。这里煤层浅,虽然开采方便,但煤层含的瓦斯浓度大,加之小煤窑安全设施不到位,经常发生安全事故:有瓦斯爆炸;有塌方;有透水事故及其他安全事故。总之,那时小煤窑出事故的概率相当高,不时有矿工命丧小煤窑的悲惨事件发生。 另外,小煤窑开采无序,无环保措施。采煤造成地面坍陷,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小煤窑采煤因安全和环保的成本远远大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彻底关停了本地小煤窑。 本地的小煤窑于是走入了历史。 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煤最早的国家,故而开采煤的历史也很久远。 煤的发现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古代文献中,煤这一名称的演变过程,大致是先秦时期称石涅,汉魏时期叫石墨,晋、元时代为石炭,明朝时期开始称作煤。据说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关于古代治铁用煤的记载,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河水注》。煤的大量使用则始于两汉,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因此,煤的开采与应用与我国冶铁技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我国古代的采煤业,经历了宋、元、明三个朝代的发展,到了明清之际,对于煤的种类和采煤技术都积累了很多知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