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东麓文化专辑】
有杂音也应宣传“龙泉山精神”
【作者施建新】
听说简阳准备拍龙泉山引水工程的电视片,出现杂音就暂时搁浅了。网上有对拍片议论到:“在科技和文明都高速进步的当前,我们是不是还要去着重宣传那种“敢于天地争高下”的革命干劲?是不是还要重点突出那种“愚公移山”的非科学态度?”也有对工程伤亡和淹没乡镇有异议。本人当年参加了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也研究过简阳地方党史,就此发表一点不同看法。
从“伤亡惊诧”说起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死人也是难免的;死人引起活人极大的悲悯,真相不明的人对龙泉山引水工程较大的伤亡引起质疑,也是可想而之的;但认为是用119条生命、2000余人伤残、淹没部分乡镇去换取这项水利工程建设的观点就无法理解了。
现在翻车、沉船、飞机失事多了,一次死几十人、上百人都不惊诧了,为什么浩大的龙泉山引水工程修了10年建设时间(1970—1980)死了100多人就惊诧了呢?把此工程的伤亡与1962年的中印战争的伤亡数相比也是不恰当的。
当时的生产力和文化素质都较为低下,也没有后来发明的先进的机器设备。离江河很远的沱西大半个简阳,历史上十年九旱,又遭受在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几十万农村人的生活极为困难,沱西人民年年盼搞水利建设,渴望改变生产生活状。因此,不能等到生产工具、设备很先进了才搞水利建设,不能等到科学技术进步到建设都不死人的时候再搞建设噻?现在的工程建设照样也有不少死人现象,不能由此就不搞建设了,那人类怎么进步呢?当时的生活质量差、生命价值的保护意识也无法和现代人相比,再加上此工程之大、战线之长、时间之久,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贫穷条件下的伤亡是难免的,现在网上那些说法是不结合实际的。
至于当时修三岔水库搬迁两个乡镇“不值得”的说法也欠妥,最近几年修水库、电站也有搬迁了县城的。再看看下面龙泉山引水工程的伟大功绩,你可能就会有新的认识。
水利建设功不可没
兴修水利,发家致富,利国利民,是简阳人民拥护的大好事。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你看觉得这伟大工程的损失值不值。
龙泉山引水工程由引水枢扭,囤蓄水库、输水渠等三大部分组成。为了引都江堰东风渠的水,打通6274米长的龙泉山隧洞(加上其它隧洞253处10000多万米),兴修了张家岩水库(翠屏湖)、三岔水库(三岔湖)、龙泉水库(龙泉湖)等各型水库7座,然后通过干、支、斗、龙、毛渠长4000余公里,灌溉沱西100万良田。
1973年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打通龙泉山,引水都江堰》为题,广播报道了简阳人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光辉事迹,大大鼓舞了简阳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宏伟的龙泉山引水工程使简阳的百万亩农田耕地自流灌溉,结束了十年九旱的历史,铭刻了“人定胜天”的壮歌;大大的发展了生产力,粮食增产一倍以上,并推动了简阳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三湖一山”不仅灌溉千万亩农田,而且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同时在建设中熔炼出的人才,为简阳、四川的发展输送了有生力量,这些都是简阳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东灌精神永放光芒
现在爱提龙泉精神,其实应说是“东灌精神”。当年建设时就叫“都江堰东风渠第七期扩灌工程简阳灌区工程”(简称东灌),当时的人就习惯叫“东灌”。
龙泉山引水工程全线工程建设共经历10年零8个月的艰苦卓越的奋斗,总计完成工程量2583.48万立方米,总投资只用了17019.63万元。一串串的惊人数字,包含着20余万水利建设者无数的辛劳、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广大农民工(每天补助二角多钱,评工分回生产队)用钢铁、二锺、架车、翻斗车、锄头、扁担、笃篼、箩筐,在电工、木工、石工,钢筋工的配合下,在铁二局、省水利工程队及各级水利单位和简阳各级干部、百万简阳人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一场十年之久水利大战。
他(她)们在常年战斗在漏水的水帘洞,在豆腐渣崖边的取土场,在悬空中修天桥渡槽,在盘绕路的水渠上,以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精神谱写了中国水利建设的神话。
现在的企业也提倡激情,当年那些激动人心口号标语,那些催人奋进的豪言壮语可见东灌精神一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壮志打通龙泉山,指挥都江穿山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民工班长杨代兴、铁二局工人李文德牺牲前说:“闪开!让我来!”民工得救了,他们牺牲了。这声音、这精神真是惊天动地!历史的丰碑永远激励简阳人不断奋进。
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
历史上简阳在杂音面前畏缩不前,丧失了很多大发展的机会。
原简阳县(市)面积很大,北面管辖到成都大面铺,离省府很近,各种试点都爱在简阳进行,很多大单位迁简阳落空;成都铁路局准备把简阳站扩修成二级站至今没有实现;108个岛屿的三岔湖的旅游红极一时,就一直萧条;省上各厅、局、行对口支援简阳一闪即逝。
近年来,简阳市(县)党政机关成功地搬进河东,天府新区机场落户简阳,已有了新的声色,但愿不要因新区划调整的杂音影响简阳的发展。
龙泉山引水工程的宏伟是红旗渠、石象湖、黑龙滩无法比拟的,但别人的知名度高。当年《红旗渠》纪录片、歌词、新闻报导等非常多,而我们浩大工程的“真面目”一直没有在国人面前展示出来。龙泉山引水工程的浩大、东灌精神的伟大确实值得宣传,如果简阳党政要拍专题片,值!坚信不会在杂音面前退缩,因为任何一件事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
本文图片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施建新写于2015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