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地处平武、广元、江油交界处的平武县水观乡采访时,闻听乡里有一个在地震中房屋完全垮塌的返乡农民工要在大山里建一个生态养猪场,顿时引起了记者前去探访的兴趣。 外出打工揣回养殖技术 今年30多岁的王自均是水观乡凤凰村大木树社土生土长的农民,近几年,他一直在天津一家养殖场打工,本以为自己是农民出身,帮养殖场养猪应该是轻车熟路,谁知一看见别人规模化的养殖,从育种、防疫、饲养、销售的一条龙管理和销售,顿时傻了眼。除了常规的养猪,他所在的养殖场还将养殖、沼气池、林木、鱼塘等多种经营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循环养殖发展立体经济和“生态”规模养殖,取得多重收益。经过三年多的学习,王自均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养猪育种、防疫等多项技术,将规模化生态养殖的管理技术揣回了家乡。 王自均的房屋在“5·12”地震中完全垮塌,父母经营的一个百来平方米的小型养猪场也在地震中毁于一旦,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王自均决定利用在外学到的养殖技术,立志要在自己生长的大山里建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养殖场。在建好住房后,王自均就开始筹备建养殖场的事。 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养殖 王自均告诉记者,现在沼气池建好了,几百头猪的粪便就可以变废为宝了,照明煮饭都可以,干净又卫生,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除了建养殖场,王自均还准备在山坡上建个规模鱼塘,充分利用猪粪来养鱼,鱼塘附近的坡地上还要种上核桃、樱桃等经济林木,立体农业收益又可以增加好几倍。据介绍,虽然王自均家的生猪还没开始养,但他已经和肉联厂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合同。 在水观乡凤凰村大木树社的半山坡上,记者看到一个总投资70多万元,近百个圈舍双行整齐排列,年出栏2000余头的规模养猪场已初步建成。王自均一边指挥工人安装自来水管,一边信心十足地向记者介绍道:“再等几天把饮水和排水设施安装好,就可以养猪了。今年一次养五六百头,出栏两批,赚个10万元没问题。”(陶泓霖 安越 记者 蒋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