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事到信念,我们缺少了什么》
说到历史我并不虚伪地掩饰我羞怯的内心,我的历史知识储备还没有我家那个小小的少年。那些枯燥的年号,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故事,很多时候我会不自觉地穿越、张冠李戴,常常被家里那两个大小男人嘲笑或故意来考我。压根就记不住,不太看得进。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作家富豪榜的排名,然后看到“那年明月”,再然后看到介绍“那年明月”的成名作《明朝那些事》。对“那年明月”这个人名我并不陌生,知道他的出名是网络,他是一个网络写手,也知道《明朝那些事》,看这个名字我当时就没有再看,窃以为那也是一个恶搞历史的什么穿越小说,一直不太喜欢网络小说,看过部分网络小说的部分文字,为了博人眼球,博点击率,作者总会写一些暴力、庸俗、下流、艳情的东西进去。当今天看到“那年明月”以一部《明朝那些事》的版权收入几百万跻身作家富豪榜的时候,我忍不住在网上搜出了这部小说,看了开始便被深深吸引了。文字诙谐,用现代时尚的语言娓娓讲述,用现代热门事件、网络热词对应那些久远、生冷的历史故事,没有那些生僻的“之乎者也”,少了干瘪瘪,就像一个骨架有了富有温暖的肌肤,活生生,灵动无比。再不喜欢历史的人都能看得下去! 目前进度第1部洪武大帝第16章。炎热的酷暑,电风扇吹来的风都带有丝丝热气,但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次都没来由地背后升起一股凉意,就像鬼故事中写的有鬼出现一样!这是因为我很多次都被一个叫信念的东西震撼!因为信念才造成了很多一条道写到黑的美好坚持和悲壮,这是现在我们社会所缺少的。 说到信念我又想起昨天晚上我看中央一台的大型公益寻亲节目《等着我》,里面有一个求助者是一位93岁的抗日老兵张道干,他来寻找他的入常介绍人马振藻。老人在抗日战争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因为党小组组长被捕,组织上怕他们受到伤害,烧毁了党员名单,因为老人跟着马振藻从事的是地下组织工作,他的党员身份并不为其他人所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和马振藻分别,土地战争时期有人叫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我已经入党了,再不入第二次。”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寻找他的入党介绍人,直到今天整整70年。我震撼的是在节目中老人在迈向那个希望之门的时候,他左手杵着拐杖、佝偻着腰、迈着干瘦的双脚,在侄儿地搀扶下居然迈着正步!并举起右手向观众们行着军礼!在马振藻的妻子出现后归还了当年马振藻留给老人的三块大洋,看到这两个场景,当时我的背后也是一阵凉意升起,头皮发麻,那种庄重、肃穆、认真特别震撼我。这就是信念!而今又有多少人在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