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寺和云亭湖灯 根据民国二十六年版《犍为县志》记载: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子云山上兴建庙宇,取名“水月寺”。水月寺初时规模较小,尔后各朝历代多次培修,规模逐渐扩大。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进行了一次大型培修,使规模更见扩大。鼎盛时,水月寺共达12个天井,除供奉菩萨的各殿、僧房、客房外,还有后花园,几乎占据了半个子云山头。整座庙宇青砖青瓦,柱子全是一大抱多粗的楠木。1978年孝姑公社修办公用房和大礼堂时将水月寺全部拆走。现在山头上只留下一段长200余米,高1.5米的主庙石基,庙门外仅留下一段长10米、高4米的条石保坎。庙门外一株三人都合抱不完的大黄桷树和庙后山头两根一人难合抱的大青杠树也在文革期间被砍去烧砖用了。庙上还有一口很大的钟和一面很大的鼓也被毁无遗。 水月寺古时僧人众多,到临近解放(1949年)时,庙上都还有36个和尚。众多不知年代的和尚墓,在子云山上四处可见。其中在子云亭附近现还清晰可见的石砌墓穴就达上百座。这些和尚墓中有部分还是塔墓,现年三、四十岁以上的人见过的塔墓就有六座:一座位于子云村三组塔坟咡(蔡永宽屋旁),是一座高十余米的砖塔,盛着骸骨的石缸放在塔底石穴中的石桌上,现已垦为耕地;一座位于子云村三组潘长成屋后,高约6米,由雅石砌成,现已垮成一堆石头;一座在子云亭下树林中,青石砌成,现留塔帽、塔身残石十多块在林中地上;另外三座在现子云村五组塔坝头潘绍彬房后,石塔,高约2米,各五层,五十年代被毁,现只留一块60厘米的多边形塔石在潘绍彬牛圈屋旁边荒草中。 水月寺与很多寺庙不同之处在于僧人是以收租为生。庙上拥有大片土地,年收水租一千多担,现在子云山周围三、四、五组的田地原来都是庙上的。 与其它寺庙还有一点不同之处,水月寺的和尚分为两家,东西两廊各为一家。东廊的和尚主要以收租为生,当家和尚名禅清;西廊的和尚主要以管理孝姑市场为生,当家和尚名济宣。济宣和尚是个大胖子,为人凶悍,特别是在孝姑市场上“打斗”(斗,量米的工具;“打斗”即用斗量米,当时交易大米没有用秤)时尤为凶恶,民众既恨他又怕他,敢怒不敢言。由于“水月寺”和尚以收租为生,故解放后划成份时全被划为了地主。解放后,这些和尚有家可归的全部遣散回家,无处遣散的全部就地安置在现在子云村四组的庙子湾集中居住,直至老死。 水月寺当年有罗汉堂,供奉十八罗汉,有长手、长眉、大肚……等。大雄宝殿,供奉释加牟尼。还有千手观音、燃灯古佛、韦佗、猪王、牛王菩萨等等。这些菩萨全是贴了金的。解放初期反封建,村农会主任王正权带领人员在庙上打了两三个月才把这些菩萨全部毁完,然后把菩萨身上的贴金全部刮下来熔炼成金子,拿去卖后买了四石米交了公粮。 水月寺由于庙宇宏大,逢年过节时庙亭上红灯高挂,一派喜庆。特别是风清月明之夜隔江相望,但见明月和盏盏红灯倒映在岷江之中,别具一番美景,于是便有了“云亭湖灯”之又一景观。外加位于河对岸杨洪山上的宝乘寺和下游孝姑古镇与之遥相呼映,整个景色更是壮美有加。现在子云山前半山腰有一幅墓联:“背靠云亭湖灯,面横宝寺山岳”,便是对此景色的写照。 子云书院 民国二十六年版《犍为县志》载:县境书院凡四,一曰子云书院,在子云山,建自明成化间(明成化自公元1465至1487年,共23年),清初(清始于1644年,终于1911年,共267年)废为水月寺(实际上据同版县志记载水月寺建于明成化十六年,即14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邑人李长馥在孝姑游览东岳庙时,见庙内一刻于明成化间的石碑上记有“子云书院在西,幺姑名岩在北”二语,方知当时子云山上之水月寺即昔日之子云书院,即与乡中诸君共议在子云山恢复子云书院,并作成文书启奏于县衙,未果而终,现只有启奏文本留传至今(原文附后)。 清康熙年间,犍为县城隐士李公鼎在子云书院教授生徒数十年,先后育出了一大批人才。李公鼎为人正直,满腹经纶,但拒绝入仕,立志隐居深山教书授徒,不履城市数十年,直至暮年方才应两个儿子的多次恳求下山颐养天年。他对学生和自己均要求极严,每每督课至夜阑不辍。渴极无茶,便取檐下沟中之水饮之。其孙李拔7岁离家上子云山随馆课读,由于夜阑不眠而常常瞌睡,公鼎每令其黑夜起舞,并去莽林中疾走以解困,尔后令其继续高声诵读如故。在祖父的严格督导下,李拔后来考中乾隆进士,先后出任福建福州、武汉汉阳、湖南长沙知府和湖北荆宜施道道台,任中五次被乾隆皇帝召见并多次荣获封赠和恩赐奖赏。 子云坊和照壁 子云山下曾建有两座子云坊,具体建筑年代不详。第一座建在观音岩(即现在刻有“云亭晓烟”石刻旁边石厂处),是一座跨路而建的石牌坊,四柱三门,高三层,坊上刻有人物战场,与现在犍为文庙内的灵星门一般模样,坊柱下端也有很大的石鼓,此坊于1957年被雷击毁。第二座建在石坊沿江边上行100米处大岩下的大路上,是一座砖坊,也是四柱三门,三层高。1958年“大战钢铁”,孝姑对面江边的和尚石处建高炉炼铁,将此坊全部拆去建高炉用了。此坊最为精美之处在于:砖坊上所有文字和图案,全部由江西青花瓷具刊成,坊脚有青狮白象,也是由青花瓷刊成。所用的瓷具有杯、碗、瓢、汤匙等。文字用的瓷片、其余用的全是完整的杯、碗、瓢、匙。 在云亭晓烟岩刻头上通往子云亭的大路上,古时还建有一座照壁。该照壁长10米,高5米,两端有翘角,脊正中有尖顶。照壁由砖砌成,用石灰刷白。照壁临江一面有几个醒目的大字(人们已记不起内容),江上和江边大路上来往行人一眼便能清楚地看见。此照壁1958年和尚石建炼铁高炉被拆毁,现无遗迹。 子云山的未来 斗转星移,历史更迭。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对文化旅游的享受也逐渐提升起来。犍为,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新兴城市,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发展的亮点所在,城市规划的建设势必将带动周边的旅游景点。子云山因其山势险峻和风光秀美,被历代文人墨客和兵家政要所亲睐,因此而铸就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壮美的自然风光。犍为县人民政府已将其列入了《犍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到此,不得不提提释妙海大师,他云游至子云山,虽山巅残破荒芜,杂草丛生,但山的灵秀好似菩提禅源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励志宏愿,重建水月寺,规划创建两个世界第一:一是沿途供奉9999尊罗汉;二是凿刻长280多米的睡佛。望有缘有志之士捐资助其整体包装并开发出来,必将对犍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