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绵阳4月22日讯(实习记者 周李娟)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联合申请的“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立项,我市涪城区和安县将建立乙肝和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在中国,乙肝和结核病是流行最广的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危害十分严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四川省乙肝和结核病的患病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而近三年疾病监测信息表明,我市乙肝、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一直位居38种法定传染病的前三位,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后,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地震灾区乙肝和结核病的流行模式可能发生改变,防治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在省政府、省卫生厅和相关单位的多方协调和积极争取下,通过国家三轮专家组评审和激烈竞争,我省(绵阳市、凉山州)和北京、江苏、浙江、云南成为全国五个综合示范区。
四川将在我市涪城区、安县建立乙肝、结核病防治示范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综合防治”项目4200万元。
项目背景
此项目是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是“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病死率目标的示范场所。
此次重大专项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国家对卫生行业重大疾病防治投入最大的一次,全国计划建设5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其目的是通过一定规模的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与实施,取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防治经验,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十一五”期间,每个示范区投入金额1500-10000万元,5个示范区总共覆盖1500-2000万以上人口,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将根据建设情况进行滚动投入。(值班编审钟明明,本网新闻热线0816-237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