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十四 节 看着H哥的背影消失在槽子里,我想,他在用碗里的一点剩饭换取生命的希望。对于老鼠而言,槽子里除了环境比较理想外,里面的食物并不多,它们在里面的日子也艰难。H哥的一点剩饭倒给它们,按佛家语言来说,也是普度众生之意。老鼠获得了恩赐的食物,为人们提供瓦斯报警的功能,也就对人有了点回报。这就应了一句俗语: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在这里,应该说成是“与鼠方便自己方便”吧。 H哥出来不久,大家都在棚子里休息。趁槽子里无人的时候,打进度的工人在他们的工作面实施爆破作业。从棚子里充电板上引入的电流引爆了里面安放的雷管炸药,放了一炮。“轰”,沉闷的响声从槽子里传出,大地微微抖动了一下。随后鼓风机启动,一些烟尘便从槽子门口飘了出来。 有个问题突然从头脑里跳了出来:放炮时工人全部撤了出来,但里面的老鼠难道不怕放炮?这么大的响声难道没有把他们吓跑?后来想,槽子里每天都要放几炮,可能它们已经适应这样的响声了。从人的角度看,槽子里有老鼠就安全,而从老鼠的角度看,可能有人就代表着安全吧?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除了人之外,进化得最成功的动物应该算老鼠了。科学研究表明,老鼠的智商远远高于其他动物,人类活动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据说,甚至在行驶的列车上,老鼠也能安然生活。它们可能已经能听懂火车进站和出发的预告声。火车进站,老鼠就下车喝水,听到发车鸣声,赶紧上车。 在世界上监控最严密的军事指挥首脑所在地---五角大楼,按理应该见不到老鼠的身影。但它们在那里却生活得很好:不是有很多安全门吗?各种管道就是他们的“高速公路”;想饿死它们吗?塑料也可以吃。那里的管理人员曾发出这样的哀叹:在老鼠面前,我们无能为力,因为在我们来之前,它们已经生活在这里了。很多年之后,当我们离开,它们仍将生活在这里。 据说,科学家曾监控进行了核爆试验的孤岛,老鼠是随后最先出现的生物之一,可见老鼠生命力之强大。 带着对老鼠的许多问题,等槽子中的灰尘散尽后,我们又进去上班。我们掘煤的工作面离风筒的出口比较远了,那里几乎没有空气的明显对流。我便向H哥请教,如果我们再往里推进,怎么解决瓦斯气体的排放问题? H哥不慌不忙的向我介绍了一个槽子中古老的排风方法:冒风眼。这是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在槽子深处,从槽子坑道的正中挖个洞,直通到地面。因为瓦斯气体比空气轻一些,里面的瓦斯气体会从风眼里自动排出,而外面新鲜的冷空气会从槽子门口流进来,这样形成烟囱一样的抽风效应,排风效果比鼓风机还好。当然,冒风眼要花很大的代价,一般槽子比较浅的煤窑,都不会冒风眼。那种槽子比较深、距离比较远,煤层质地好的煤窑才冒风眼。 见我还是不得要领,H哥进一步解释风眼的有关知识。冒风眼就是从里面坑道正上方,用挖煤的啄子挖土,一直往上挖。因为泥土要从施工人员的身体上方落下,一般要穿一件雨衣施工。挖下来掉落到槽子里的泥土,自然就由大拖运出去。当挖到一人多高的窟窿后,用砍成约50公分长的木棒搭成“井”字形,密密的往上垒叠,从而阻挡旁边的泥土继续掉落。木棒中间的空间就成了四方形的洞口,只能容一人通过。如此反复,直通地面,就是一个很好的通风风眼了。除了通风之外,若槽子里发生塌方,工人还可以把风眼当作紧急逃生通道,爬出地面。 当然,冒风眼时的施工人员要冒极大的风险。如果运气不好,往上推进的过程中,遇到大岩块,只好绕道,那样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如果绕的距离较大,挖下的泥土不能直接滑落到槽子里,则那个风眼只好放弃,另外找地方冒风眼。因为挖下的泥土不能顺利滑落到槽子里的话,施工的工人很容易把自己闷死在里面。 听他讲,当地煤窑冒风眼曾发生过一次最不可思议的事故:在风眼推进的半途,施工工人因为是仰头站在用木棒圈成的“井”字形洞中往上挖,掉落的泥土石子就从人的身体和木棒之间的缝隙落到槽子里。遇到块面盆大的石块,落下来卡在风眼的木棒井口,恰好别住了工人的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