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33|评论: 9

[民生杂谈] 用民事法律观点分析,滥办酒席中“欠人情不还”的法律效力和后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9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的网友具有法制观念,这很好。以下并不代表本人赞同不还人情,而仅纯粹从法理上进行探讨,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随着通江县政府限制滥办酒席的通知面世,近一个时期热议不断。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反对者还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了合法性探讨。
       有的网友说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礼尚往来,政府应尊重民间的风俗而不应强行干预。但也有网友认为任何事情也有一个度,过度了就发生质变了,应本着“吸收精华、去其糟粕” 的观点,健康向上的民俗(法学上叫做公序良俗)应当继续发扬光大;消极的民俗理应得到抑制,政府有责任积极引导。这两种观点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不同观点的碰撞本也无可厚非
      其实,滥办酒席“恶性循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布人情”与“收人情”的循环。有的人有很多理由请客办酒席若干次,有的人本来没有兴趣请客办酒席,因而次数少;但出于种种原因接受人家的邀请后抹不开脸面不得不去吃人家的请(叫做“布人情”);但是觉得这样吃亏,于是自己也就只好找理由办酒席以“收人情”。这样就不断循环愈演愈烈,不断循环。如果在某个时候,比如政府禁令不准这样循环了,于是多次吃人家酒席的人因为“人情没有收回来”就认为亏大了。如果那个多次请客办酒席的以政府禁令为由或以其他理由而不去还人情吃酒,就会被骂“不要脸”。
    在上述这个循环中,从民事法律层面分析:
    一、法律专业毕业的都知道,从合同法原理看,这种”布人情“与”收人情“的循环,不具备订立合同必须的”要约“与”承诺“条件,因而不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关系。先请客的不是在向吃酒的人发的发出”要约邀请“(因为只是请别人来作客,而并没有明确说你来要送多少礼金);去吃酒”布情“的人也不构成“要约“(因为他吃饭,送了礼金,但没有明确的意思表示说,你酒主下次一定要来吃我的酒席送同样多的钱,也没有明确的意思表示要酒主加码多送点礼金);这个先办酒席的酒主也没有向先来吃酒的”布情“的人作出明确意思表示(即:先办酒席的酒主并没有向先来吃酒的”布情“的人明确承诺你下次办酒席时我一定要去吃酒席并送同样多的礼金)。即便先来吃酒的”布情“的人内心想法是”布情“想先办酒席的酒主”还人情“,但这意思并没有明确表露出来。也就是说内心想法和吃酒当时的意思表示不一致。合同民事法律关系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真实的意思表示“,内心想法和真实的意思表示必须相一致。因此,先办酒席的酒主与先来吃酒的”布情“的人之间不是基于合同所生之债。
    二、“欠人情不还”不是明确合法的金钱借贷之类债权债务关系。先办酒席的酒主也并不是向先来吃酒的”布情“的人”借“礼金,也并没有明确承诺说一定要还你的”礼金“,先办酒席的酒主发出请客信息后,并没有强制你去吃酒(迫于无赖是你自己的想法),你有去或不去的自由;你去吃酒、送多少礼金完全在于你自己决定。先办酒席的酒主没有必须要还你人情的法律义务。所以这种人情债务并没有法律约束力。
     综上所述,先办酒席的酒主如果不去还你的人情债务不违法。法律支持的是合法有效的借贷关系,包括基于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所生债权债务关系。 你只好骂"不还人情的不要脸"而无法就这个按法律程序去起诉,强制要人家还的人情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8-1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想赖帐了,小人嘴脸大暴露!
民风民俗,扯什么法律!

发表于 2015-8-19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嘴鸡毛啊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8-19 21:48
该讲法律的时候不讲法律,不该讲法律的时候偏偏强调法律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政府发个文,有人说是违法了,媒体说政府是管得太宽。要讲法律我们就来讲吧。那为什么正来作法律分析时,有人就不讲法律说是风俗了呢?难道在这个问题上也像美帝国主义“人权”问题样搞选择性双重标准吗?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人家政府发个文禁止滥办酒席,有人说是违法了,媒体指责政府是管得太宽。那么要讲法律我们就来对相关问题作法律分析吧。那为什么正来作法律分析时,有人为什么不讲法律说是风俗了呢?难道也像美帝国主义指责别国的“人权”问题一样,搞选择性双重标准吗?难道只许你指责政府不合法,却不可以讨论你这个办酒席中”必须要还人情,不还人情就该挨骂“这种恶性循环究竟法律约束力又在哪里吗?
      二、有人还说对不还人情的人(包括公务员个人)要公布是哪个人。但请你要冷静,你真要实名公布具体”不还人情“的人的姓名,就违法了。因为你涉嫌侵犯具体个人的名誉权了,严重的还构成非法侵害他人个人信息、个人名誉权,甚至侮辱、诽谤。到时候被公布姓名的人就有权报案、起诉你了(包括作为侵权载体的网站、媒体等),因为你这个”必须还人情“没有法律约束力,人家没有必须还人情的法律义务!你只能私下”表示不满“,仅此而已。煽动他人大量谩骂某个具体人的话,法律后果更严重!请三思而后行啊。

发表于 2015-8-20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起来好吃力哟,如果你真是学法律的,就把文字给我搞简练点,案例分析就以A酒主、B酒主代替。

发表于 2015-8-20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胡扯,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15-8-20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带这么装13的!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