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平型关大捷(3) 地形介绍 平型关在山西繁峙县东北边境,邻接灵丘县, 平型关是长城要口之一。距县城65公里,西去雁门关115公里,南近河北平县界。现存关城为明正德六年(1511年)筑,万历九年(1581年)增修。关门坐西向东,门洞用券状相间的方法筑成,高4米,宽2.7米,墙厚灵丘的要道。城门匾额上书“平型岭”三字,关楼已毁。附近长城构造坚固,底部基石用花岗岩砌成,墙体为夯土,平夯以砖面,每间墙1.5米砌一砖垛,以资固济,亦便于荫蔽袭敌。城砖规格39×18×9厘米。关城残高6米,两侧山势险要,长城起伏。东北5公里为平型关战役遗址,关内2.5公里是平型关村。 平型关地势险要。古称瓶形寨,周围地形如瓶,在山西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相交界的平型岭下,雁门关之东。明朝时是内长城重要关隘。平型关城楼据平型岭之入口,城周长1公里余,今残高6米。平型关北的恒山高峙如屏,关南矗立五台山,两山都是陡峻的断块山,海拔在1500米以上,是晋北的交通障碍。两山之间是一条不太宽的地堑式低地,是河北北部平原与山西之间的最便捷通道。平型岭位于这条带状低地中部隆起,形势险要。这条古道穿平型关城而过,东接北京西的紫荆关,西接著名的雁门关,构成一条坚固的防线,自古就是北京西的重要藩屏。 林彪战前曾路过平型关,看完地形后,他决定在这里打一仗。他对聂荣臻说,敌人大队人马正向平型关方向运动,这里地形不错,可以打一仗。聂荣臻表示同意,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情。林彪摊开地图,当即制定了日军攻击平型关正面友军阵地时,由平型关东北山地侧击的计划。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在平型关打一个大仗的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的作战计划,前线的指挥员有权根据情况决定,好打就打,只要事后报告一下就行了。事实上,事先请示也不可能,军委和总部也不十分清楚前线的具体情况,敌军怎么样?地形怎么样?特别是游击战争,上午打了,下午就可能离开,事事请示,就会贻误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