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为了切断当时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日军从东南亚反抄中国的大后方,企图攻占云南、威胁重庆,迫使中国就范。1942年5月,腾冲沦陷。5月5日,中国军队及时炸毁了怒江上的惠通桥,才将沿滇缅公路进犯的日军阻击在了怒江西岸,从此两军在怒江东西两岸对峙长达两年之久。 为策应中、英、印联军对缅北日军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收复怒江以西的失地,据守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发动了滇西反攻战役。1944年5月,远征军以二十集团军6个师的兵力实施腾冲反攻战。从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20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达40余次,毙敌6000余名,国军第二十集团军共阵亡9168人,最终收复了腾冲,使腾冲成为滇西最早光复的县城。 战役结束后,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倡议兴建陵园以祭悼国军阵亡将士。 此后在印度华侨的援助下开始修建墓园,于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李根源根据《楚辞》中的“国殇”一篇,为之起名为“国殇墓园”。 腾冲国殇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1996年,国殇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被云南省委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