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丨柯锦雄 曾经“河北艾滋第一案”的当事人婷婷(化名)如今已到了入读高中的年纪,但由于身患艾滋病,她被高中拒之门外,面临失学,引发关注。对此,河北武安市委办公室官方微博今日晚间回应称,在得知此情况后,武安市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武安市教育局调查情况、研究解决,并形成如下意见:1、对武安市第十中学给予通报批评。 2、已安排好该学生到条件适合的学校就读。3、并采取减免该学生学费、生活费等方式,给予帮助。
艾滋病给人的感觉是恐惧的,作为一种不可治愈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人在与病痛作斗争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社会的歧视。但是面对这样的社会氛围,用道德来斥责那些反对婷婷入学的人似乎又站不住脚。婷婷的事情也提醒了大家,在民主的环境中,多数人有没有权力剥夺少数弱势群体的权利,比如他们的受教育权。网友的意见也分成了两派,一种是坚定的道德主义者,不能歧视,一种是妥协的现实主义者,不能让健康的孩子与危险相伴。这算歧视吗,可以跟你拥抱、握手、同食,但是却无法接受与你生活、学习在一块。 “不能歧视----应该给她读书学习的权利!!”浙江网友“七月流火八月飞雪”就是这样一个道德维护者,而北京网友“qq267397013”的意见则代表了另外一部分群体,“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想想如果你的宝贝儿子闺女有个艾滋病同学,你们能坦然接受吗?”两方的意见似乎都有道理,但是似乎都无法取得共识。 吉林网友“长白奇叟”将矛头指向了校方,“这个校长也太缺德了吧。这样的事,作为校长的,能隐瞒就得隐瞒才对啊。而且应该给这个学生以更多的关照。这样的校长,不怕自己遭到报应吗。”但是这种隐瞒会不会让其他同学处于危险当中而不自知,因为知道与不知道会导致交往方式的不同,江西网友“缥缈峰上”反问这位网友“艾滋病你不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