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37|评论: 12

[行走印记] 一场兴化的文化之旅 金东门景区全攻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爱一座城,更多的是爱他特有的气质,爱他深沉的文化底蕴。
来到江苏的兴化,不仅仅被大自然馈赠的壮阔花海所震撼,更具特色的是那些隐藏在城市街头巷尾,慢慢散发着历史人文气息的地方。正如许多人所说,来兴化,绝对不能不游金东门
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素有金东门之称的兴化城东部地区,是一个由明清古民居群组成的街区,历史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保存着大批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和诸多历史古迹。
金东门地区以繁华的东门外大街为轴从南向北分布着许多的小巷子,被称为辐辏"。如今这些街巷依然存在着,那些曾经繁盛过的名字依然存在着。
景点游玩路线
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0EE.tmp.png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0EF.tmp.png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0F0.tmp.png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0F1.tmp.png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101.tmp.png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102.tmp.png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122.tmp.png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123.tmp.png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124.tmp.png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125.tmp.png 刘熙载故居   郑板桥故居    四牌楼    兴化老街    八字桥旧址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126.tmp.pngfile:///C:\Users\hos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127.tmp.png      东岳庙    兴化古城墙    上池斋药店      东门外大街     李春芳状元牌坊     家舒巷
刘熙载故居
刘熙载(1813--1881) 清文学家。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 。道光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多年。他是我国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
刘熙载故居位于兴化府前街西首掩落在逼厌的居民搂后,院落不大却充满了人文气息。故居坐北朝南,南北两进。故居内陈列刘熙载石刻遗像,反映其生平业绩的漆制的组画,性静情逸匾额,清式家具及刘氏遗物,当代名家手迹,学术研究资料等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是历史上杰出的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故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与刘熙载故居一街之隔,1983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修建。内仿扬州园林,修园造景,别致素雅。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牌楼
四牌楼最初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了。明代称为四攒坊。里面陈列着宋至民国初年兴化籍名人孝子、名宦良臣所获得的匾额共47块,供乡人瞻仰与学习。这些匾额大都由当时的统治者亲书或颁发,传承至今,当属不易。文革中,楼毁匾散。仅存东海贤人极品封君烈孝格天两朝尽忠等五快牌匾。现柱子仍在小南门外的河沿下。
四牌楼现与郑板桥纪念馆混为一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广场
过李园,就到了八字桥老街,街上有着浓郁的古朴风格,时空彷佛一下子倒退到若干年前,呼吸也一下子凝固了。街两边满是记忆中的两层木搂。走在青石板的街上,看着各式传统的手工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记忆的过去。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八字桥旧址
八字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名登瀛桥、中和桥,后因整座桥型酷似字而改名。整座桥由条型青石板铺砌而成,据说八字桥融桥、楼、亭、坊为一体。桥即其自身,楼为几家大商铺楼房紧排其上,亭为明朝知县陈宇在楼上所建的凌霄亭,坊为旌表李春芳之女而加建的节孝坊。另称,八字桥是桥里庙、庙里桥。说八字桥腹部有座小庙,庙内有砖刻佛像及桥形图。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岳庙
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东岳庙是兴化市当地著名的道教古迹。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道教场所。它位于城内东大街,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东岳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因庙内供奉东岳泰山神而得名。首任住持姜可常,为全真教刘长春一脉嫡传。尤为著名的住持当属明代陆西星道长,他创立了中国道教内丹东派,又有《南华副墨》、《方壶外史》、《愣严述旨》、《愣严经说略》等著作问世。在学术界亦有陆西星是《封神演义》封神演义的作者的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化古城墙  
顺着东岳庙的围墙,穿过一段蜿蜒曲折的逼厌的小巷之后,便来到为风雨侵蚀得潮湿的断墙颓垣。这就是兴化仅存的两段城墙之一,也是苏北地区唯一仅存的古城墙。当时兴化人为抗击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筑成一圈长6华里157步、高一丈多的土墙。城墙设有四城门,门上有楼,墙外有护城河相依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重砌为砖墙,高达11米以上。东南西北四门依次为启元门、文明门、威武门、肇魁门,四楼为观海楼、怀曛楼、见山楼、仰宸楼。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为防御倭寇的侵扰,再次全面建造城垣,次年竣工。以后城墙多次修葺。民国时为方便交通增开小南门、小东门、小北门,至此城墙有了7个城门。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池斋药店
上池斋是一爿可与历史悠久的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苏州“雷允上”、上海“童涵春堂”等老字号中药店相媲美,被兴化及周边地区誉为“四堂一斋”(四堂为鹤山堂、中和堂、复春堂、大生堂)的佼佼者,为江苏省文文物保护单位。上池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近300年。为扬州名医方石川所建。根据《史记扁鹊传》中“饮是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的典故,定名为“上池斋”。药店坐南朝北,前后两进,砖木结构,仿石库门形制。前进上下两层,下为店堂,上为药材仓库,并设作中医史料展览馆和中药博物馆;后进是平房,为制药作坊。底层前厅开设药铺,开展经营。2002年,该店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10月,兴化市有关部门制定大修方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原有风貌。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门外大街
说是大街,其实也是一条小巷。相比八字桥老街,这里更多了许多的昔日繁华和市侩了。狭窄的老街上,店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售卖声不绝于耳,好一副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两边的建筑与八字桥老街不同,品子型的马头墙不断的出现在天际线上,彷佛又让人回到了上个世纪的“金东门”的繁盛了。这里就是“金东门”的核心地带,旧时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水运发达,多水码头,逐渐形成了兴化最重要的商贸中心。明清以来,这里逐渐成为粮食、蔬菜、瓜果、鱼虾等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商业。手工业、金融、文化、医药等百业兴盛。如米市河成为粮食的集散地;大尖前河和后河地段成为蔬菜、瓜果的集散地;小尖附近的河边是鱼虾的集散地,米市河南,大小尖河边遍布各中小型商店和小手工业户。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春芳状元牌坊
东门外大街,伫立着两根粗硕的石柱,这两根微带赭红色的石柱就是建于明嘉靖26年的李春芳状元牌坊。李春芳、高谷和吴珄并称为兴化三相国。当年李春芳李春芳厚积薄发、一举夺魁,以鼎甲第一成丁未科状元。经6次升迁,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为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拜相。到隆庆二年(1568年),58岁的李春芳继徐阶升任首辅,“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由状元而宰相,今四牌楼所悬”状元宰相“即记此事牌坊为过街两柱单门歇山顶石坊,解放后,因牌坊横梁影响过往货物的通行,遂拆去横梁,仅剩两根石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舒巷
    家舒巷在大街的南侧,是一条幽深的小巷。在两边高大的马头墙的映衬下,越发显得逼厌。巷子铺着青石板,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的古朴。鞋声叮咚的在巷子里回想,颇使人真切的感受到那种时空的错换,曾经灰飞烟灭的往事,彷佛在眼前清晰起来。家舒巷的出名是因为那座显赫的赵海仙洋楼了。
家舒巷的由来是明代舒氏所居之处而得名。明代舒楚以贡生优选,出按四川。四牌楼所悬“台藩衍贵”之匾即记此人。舒氏原居城南舒家巷,后于东门外建舒府,遂名家舒巷已别城南的舒家巷。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海仙洋楼
赵海仙洋楼又名赵海仙故居。位于兴化城东门家舒巷内侧,东为上真庙桥巷,北临北舒巷,南与民居为邻,建于清末,一处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筑。 主楼是一座仿罗马式样的三层楼房,共28间。所以家舒巷又称为洋楼巷。相传,光绪年间一扬州盐商和一江都木商为报救命之恩,聘宁波匠人设计建筑的。洋楼又称“盂园”,为赵姓三代名医赵术堂、赵普春和赵履鳌(字海仙)的问诊施药场所。天井的正北面是一座3层的仿罗马式样中西合壁的楼房,门窗全是木头制作,柱子上全是精美的木雕。十二根整木柱由一楼至三楼,自下而上,一贯到顶。如今,这些门窗及柱子虽然凋敝褪色了,但是站在前面,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气派、精美以及它当年的奢华了。洋楼共有28间房间,室内嵌有壁炉。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