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88|评论: 6

[草根播报] 【在外成功人士访谈】做“足”功课 小鞋履成就大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2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很多创业者苦难的人生不同,王勇在家乡农村绝对算“富二代”,经商的父亲给他创有优裕的物质生活;叛逆的他向往远方,瞒着父亲辞职外出闯荡,历经磨难不回头,做“足”功课,小鞋履成就他大人生。

http://www.scpc.gov.cn/UploadFile/1/2015/6/20150626160043714371.jpg


      心在远方 叛逆“富二代”闯世界


    1977年,王勇出生在平昌县岳家镇金斗寨,父亲是农村的能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经商,很早就在岳家街修起楼房、开起超市。

    17岁读高二,王勇数理化课都学得挺好,英语却学得一塌糊涂,考学无望,一气之下他便干脆放弃了学业。父亲考虑儿子的未来,托关系花钱在县城里给王勇谋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叛逆、向往远方的王勇没有上几个月的班,便瞒着父亲辞了职,要外出闯荡。

     1997年,刚满20岁、结婚不久的王勇同三个朋友一道,怀揣1600元那个时代农村绝对的“巨款”踏上了去上海的路。“出师不利”,才在达州,几天买不到票,两个朋友就吃掉了车费钱;到了上海,又久久地找不到工作。坐吃山空不是办法,打听到一位老乡在无锡务工,王勇们决定去无锡,心里想着到了那里吃住总能解决吧!不想走到一看,那位老乡竟是买桶泡面要吃两顿般的困难。万般无奈,王勇只得又拿出钱来买米买油,给朋友们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同去的4个人中只有两个人找到活干,做车工,一个月只有200来元的收入……熬了个多月,带出来的1600元只剩下200多元了,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天津那边一位熟人写信过来,说那边比较好找活,王勇和一位朋友决定:去天津找找机遇!

    买下2张火车票,身上只剩40来元了,路上不敢吃喝。“屋漏偏遭连夜雨”,到了北京赶去天津的车,上当上了黑中巴,拉到北京的郎家园就说到了,让他们下了车。他们刚一下车,黑车一溜烟地开走了。那时他们两人身上只剩5元钱,人生地不熟,没办法,决定走路走到天津。当时大概是晚上7点来钟,问旁人要走多久。旁人回答说:从今晚7点走到明晚7点大概可以走到。

王勇和朋友拿出3元钱买了5个绿豆沙饼,渴了买不起水,捡个矿泉水瓶瓶装点井水。沿着大马路走,碰上有拉菜的三轮,说点好话捎一段路;遇着有骑摩托的,再说点好话,又捎一段,就这样,在第二天晚上6点左右,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到天津在工地上没能干多久,王勇和朋友又去了北京工地……三晃两晃就到了年底,只得打道回府。

     “铩羽而归”,父母建议还是在本地找份稳定的工作,可心在远方的王勇谢绝了父母的好意,开年又随老乡去了福建晋江。

     初到福建,工作并不好找。王勇借宿在一个蜂窝煤厂,穿得干干净净进去,呆上一晚出来就是黑不溜秋的了。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工地上搬砖、扛水泥。在老家时,家里条件比较富裕,王勇从没有吃过苦,从没干过农活,到工地上干活难度可以想象。福建的太阳特别毒辣,到中午太阳晒得火烈烈的,汗水迷住了眼,眼睛都难睁不开,一天下来,蓬头垢脸……王勇坚持了两三个月,越来越失望,身体上的累和痛苦不说,看不到前程。这时的王勇也想过回家,可回家又能做什么呢?上班?可确是不适合自己的性格,还不如继续在外闯荡一番。王勇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坚持总是会有收获的。

      王勇决定进厂,可找了40多家工厂,人家都不要他,不是满员,就是嫌他缺技术。王勇想:进厂后自己一定要去学好一门技术,才会有立足之地。大概是找到第46家了吧,一个只有几个工人的小鞋厂正需要一个人,留下了王勇,做针车的车工。当时的针车是平板机,车床矮,王勇人又高,坐在车床前背弓起,上十二个半到13个小时,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好在年轻学得快,大概在7、8个月后,王勇把针车的工序技术完全掌握了。

     有了技术,王勇不再满足这小厂了,觉得发展的空间不大。在2001年,进了第一家大企业,三星特步鞋厂。整洁的厂房、现代的机器、科学的管理,王勇觉得这才是自己想去的地方,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做出个样子来。王勇特别用功、特别用心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一年多后升任做班组长。

    在三星特步鞋厂这样的大厂里是人才济济,要做出一份像样的成绩非常艰难,只有特别用心、对做鞋业特别的精通、管理能力强才有可能做出成绩来。好在王勇从小读书就是班长,组织能力较强,把所带的班组带得风风火火,第二年便升任为车间主任,第三年做到了厂长,在第五年时,便做到了公司的副总经理。

http://www.scpc.gov.cn/UploadFile/1/2015/6/20150626155917171717.jpg


     试水创业 历经风雨盼来彩虹


     做厂长、副总经理时候,王勇的工资就比较高了,年终奖都可拿到40—50万。信奉温州人的一句话:宁做一分钱的老板,不打10元钱的工。王勇不满足做厂长、副总经理,想自己创业当老板。利用积蓄,在2004年还在做厂长的时候,他便与人合伙开了家有40多名工人的小代加工厂。

加工厂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2008年遭遇经济危机,毫无征兆,帮王勇接国外订单的那家工厂突然倒闭了,老板卷了一大笔款跑路到了国外。为做好这厂,两年前王勇就辞掉了三星特步鞋厂副总职,如今遭遇这一变故,自己的投资血本无归不说,难的是厂里几十名工人的工资等着要付。

王勇卖掉厂子,把工人的工资发出、把供应商的货款付完后,差不多就剩几百元揣在口袋里。从优裕的生活中一下子跌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已经经历了几多风雨的王勇内心比较强大,没有万念俱灰、天都塌下来的感觉,想:大不了从头做起,再去打工,再来筹集这份钱。但老婆内心没有那么强大,嘴上没说什么,顿顿给王勇把饭煮得好好的,但她自己却几天几夜都吃不下一口饭。王勇安慰老婆:钱没得了可以再赚,只要人在就行。有人还怕赚不到钱么?

     工厂倒闭不久,王勇就决定东山再起: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一家“金治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准备做鞋业的国际贸易。可这是个多么小的公司:一间小房间、一张办公桌、两台电脑,员工就夫妻俩。

公司成立起来了,要找市场、找商机,还得去参加一些聚会、还得去找些客商联络感情、还得东跑跑西跑跑的……这都需要钱,可早已是囊中羞涩了,只得到处去借钱。这是王勇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好在人缘好、朋友多,也讲信用,大家都很困难,多钱借不到,但这个1000,那个2000,借小钱不是太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一个韩国朋友对王勇帮助挺大:工厂倒闭后没有住处,让王勇夫妻俩住进了他租的套房里,还帮他把一个月的吃喝全部买齐;没钱用的时候,还会拿一些钱给王勇用,说:相信你能行。

     在朋友处拿钱、借钱多了也不好,王勇便把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当掉了。一次,一位美国客商过来了,因为想抓住这位客商接他订单,请那位客商吃饭,实在是身上没有钱,老婆就把项链、耳环卖了,总共卖了4000多元,当晚吃饭吃了有3000多元。当初那位客商是计划给王勇下单的,产品什么的都谈好了,可能还是过来一看王勇没有什么经济实力、基础太差,担心下单给他他做不起来,最终没有下单。王勇当时的失望特别大,也感到挺气愤的,但后来他想通了:别人不下单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挺正常的,做生意不是做慈善,谁都难把单下给没把握的人。采访中,王勇说,网上前一两年流行一句话“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他们做贸易的遭遇挫折太正常不过,遭遇挫折他们都是这样一句话:那不是个事!

    长久接不到单,一向支持王勇、没有什么怨言的老婆泄气了,不想再创业了,说去打工是只赚不亏,自己投资风险太大了,底子又不厚,一旦再亏了,就很难爬起来了。“算了吧,我们还是打工吧。我们打工的工资也比别人高一些,干嘛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去创业呢?”王勇给老婆打气:“人的创业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你一定要相信我,我一定会东山再起的。”

      成立金治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整整过去了9个月,东山再起的机会终于来了,王勇清楚地记得那是2009年的5月25号。这天,长期没有接到业务,打了很多电话出去找客人都没有反应,消沉的王勇正在河边徘徊,思索着下一步该咋走,已经坚持了这么长的时间了,还是没有找到业务,是自己继续干,还是去打工啊?按自己的资历和技术,打一份工养活家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自己继续坚持创业下去,肯定还有许多的坡坡坎坎。两种思想正在做激烈斗争的时候,突然接到哥斯达黎加的那位客商打来的电话。

    这位哥斯达黎加客商与王勇在三星鞋厂就认识合作过的了,他很认可王勇责任心较强、尽责尽职,做出的事很漂亮。客商问:“你在干嘛啊?”王勇回答:“正在找事做。”客商说:“我有个品牌,你帮我代理。”

      接到客商下单的电话,王勇喜悦的心情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他第一时间给老婆打了个电话:我们可能有活路了。来了活老婆也特别高兴,那晚特意地挤出了点钱买了点好菜、买了点酒,两个人在一起庆祝了一下。

http://www.scpc.gov.cn/UploadFile/1/2015/6/20150626160034233423.jpg


     创办实业 小鞋履成就大人生


     客商下单后,王勇和老婆就开始筹备资金,东借西挪,大概借了有20多家,筹集了大概有10万装修出了样品室。

做贸易公司,订单是客商的,样品是客人的,贸易公司找工厂代加工,负责进度、品质,协调客商与工厂之间的一些关系,最大的好处是自己不需要投很大的资就可以做了。因为是刚刚成立公司,当时晋江外地来开鞋厂的老板并不多,基本上都是本地老板,他们不大相信新公司,相信的是做的时间久、做的量比较大的公司。王勇去联系鞋厂,找了四五家,都不愿意接手,怕做完单收不到货款。后来找到一家公司愿意接手,但要定金后才给打样,不给定金,样都不给打,说啥都没有用。托关系、找熟人,王勇找到里面的一位主管,是四川大竹的老乡,他愿意帮打样。样品打完了,开始生产大批量的货了,工厂一定要30%的定金。王勇根本就没有这笔钱,万般无奈,只得还去与客商商量,央求他支付30%的定金。邮件往来有20好几封,实事求是告诉客商:你既然相信我了,给我做,我一定会给你做好,但你一定要支持我一把,给我定金。因为有在三星公司合作的信誉度,已经开了信用证的客商出了这笔定金,从私人账户上给王勇把27万多定金打了过来,王勇又赶紧打给工厂,工厂开始了生产。

     这笔单太来之不易,要靠这笔单做出信誉来,王勇特别用心,每天工作都在16个小时以上。工厂上班12—13个小时,他一定是守在工厂跟单这批产品;工厂下班以后,回到自己办公室,王勇再花三四个小时处理客商的事、邮件的事,或者样品的事。老婆也一样,在那三个月狂瘦了15斤左右。

      那笔90多万元的单,时间要求是45天,当时因为定金的问题耽搁了些时间,王勇花了38天做下了这笔订单。如期交货时,国外客商根本没有想到他能按期、不出任何质量问题把这批货做了出来。客商从国外飞过来验货,非常高兴,晓得王勇差钱,当晚吃饭还是这位客商请的。工厂老板也被王勇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说是第一次看到贸易公司的老板与老板娘这么尽心,如果每个公司都像这样做,每个公司都会做得比较好。

做完第一单,第二单工厂就不要下定金了。第二单少一点是50多万的货,第三笔单就是300多万的货了,都是哥斯达黎加这家SH公司下的单。在第二笔单出货时,王勇就把所有的产品拍成照片,通过邮件发给所有他所认识的客商。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公司现在做的产品,请他们看看品质怎么样,告诉他们单下在自己这里是值得放心的。在第三笔单要出货时,王勇还请了以前认识的六位客商来参观,再次用过硬的质量告诉他们订单放给自己做绝对值得放心。客商们看了产品,对王勇挺有信心的,就陆续把订单给王勇了,王勇的公司开始开始走上顺路、走上正轨了。

公司做了两年多的时候,晋江的员工荒特别厉害,王勇下单最大的工厂,因为员工荒的问题,生产力已经不够了。在2011年下半年,王勇与老婆商量,想自己来成立家鞋厂。

     听说王勇想自己成立鞋厂,老婆的意见特别大,到办公室给王勇分析说:我们不做鞋厂,只做贸易公司,玩的好、吃的好、住的好,钱也能赚到,我们苦过那么长的时间,也该给自己些放松了。而去开鞋厂,投资大,员工多,不好管理。同时老乡多,这个有事,那个有事,容易说我们处理得不公平,老乡间就容易出现矛盾争吵。主要是自己也不想太累了。

王勇也对老婆分析说:自己有那么多老乡都是熟手,从做员工起就在一起了,多年来一直在一起,不离不弃,当初创业筹集的10万元,有大部分就是这些老乡员工借给自己的,自己现在有能力了为什么就不能回报他们一下呢?现在整个晋江的鞋厂不是好理想了,自己自己有订单,成立个鞋厂,至少可以保证他们的经济收入、至少可以让他们去养家。同时,工厂毕竟是实体,自己是从做实体起来的,也喜欢做实体。管理工厂也是老本行,管理起来是得心应手,自己是有这个能力去办好这个实体企业。

     王勇说服了老婆,2011年10月份开始筹备,2012年初开始了加工。现在王勇的工厂有工人有300多,年产值近3个亿。王勇正谋划回平昌投资2个多亿建鞋厂,带动一些配套企业回去在星光工业园沿河建立起130亩的鞋业生产基地。


http://www.scpc.gov.cn/UploadFile/1/2015/6/20150626160031653165.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5-9-2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创业人士

发表于 2015-9-2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愈挫愈勇,辉煌就在你的前头!

发表于 2015-9-22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业典范,平昌骄傲!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9-22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的母亲叫失败。

发表于 2015-9-22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说什么,拭目以待吧

发表于 2015-9-23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奋斗演绎传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