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6|评论: 0

[房产论坛] 郭毅:创造最终都将回归生活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2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毅:创造最终都将回归生活化

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慢城生活应运而生,传统文化、产品研发、生活方式创新等创新型产业都在慢城生活哲学中。如今,亚太酒店设计协会副会长郭毅已把慢城生活融入到酒店设计中,并用“产城一体”的酒店打造手法来推进城镇化建设。在他看来,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创造最终都将回归生活化。

亚太酒店设计协会副会长、成都慢城酒店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毅

观察家:在您这么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主要是致力于哪一方面?

郭毅:我的涉及范围很广,从生活方式到产业化建设都有,包括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同时,跨度也很大,城镇规划、软装艺术品、陶艺都在范围内。

但酒店做了二十几年,九寨天堂、成都洲际、昆明洲际、石家庄洲际和希尔顿、万豪这些国际品牌都有参与,但现在更多的是推慢城生活产业化。

观察家:慢城生活的定义是什么?

郭毅:我是在意大利进修是接触到的慢城理论,它的这个“慢”不是指动作慢,而是说要慢下来,静下心思考,把事情做得更加精致。中国以前的产业太快,但只帮别人做,没有原创,太过粗糙,现在慢下来是为了更精致的快,而不是真正的慢下来。现在提出的慢生活哲学,实际上包括传统文化、原创产品研发、生活方式创新等创造新性的产业。

观察家:如何把慢城生活实际落地到城镇化建设中?

郭毅:想要指导别人慢生活,首先自己要懂慢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产业,人活着研究所有东西最终都会回归生活化,不管创造什么,最终还是围绕人的生活。

慢生活亦是如此,它不是简单的慢,而是把产业做起来。在我看来,应该是用酒店的工作方法来提升慢生活的产业链品质,从而达到小城镇的基础建设。

现在,欧洲已经在做慢城生活,我们只是缺失,实际上推慢城来做产城一体化,成都刚好在中国有最好的文化基础,这个跟意大利很多近似的地方,可以学习和嫁接。

观察家:用做酒店的方式来打造城镇化,那酒店的定义是什么?

郭毅:从最早的驿站、客栈,到后来的宾馆、饭店、大饭店、酒店、大酒店,它就是一个名词,也可以不叫酒店,从泛酒店的概念来说,它实际上就是一个街区、生活方式以及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综合体。

以前酒店都在走国际化路线,到后来越长越像,现在大酒店也开始了精品化、艺术化、特色化路线,主推精品民宿,用小区做酒店。

观察家:您对住宅+酒店的开发模式怎么看?

郭毅:实际上买房的的人并不会关心旁边的酒店,拿酒店去贴地块做地产,这种开发模式已经行不通了,现在讲旅游、酒店加卖房子,稍微懂的人都不会买。

而且在我看来,旅游地产也是一个伪命题,比如我喜欢去三亚度假,但不会在那里买房,实际上住酒店就很好,没有必要浪费钱去买一个房子。养老地产亦是如此,养老是希望到有人文气息的小城镇生活,跟原住民融为一体,而不是修一堆房子,医生、保健,再弄个酒店配套,枯燥的生活。

观察家:在产城规划中应该注意什么?

郭毅:城市规划有一个理论是功能分区,以人为本,但它实际太过于强调个人生活的私密性,分裂了人与社会的责任体系,后来又修正成为工作、休闲、交通一体化。

实际上,在传统的小镇上,若无特殊需求,生活、产业、社交是一体的,但现在我们的功能区域被严格划分,离开汽车就无法生活,后来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但以商业为核心造成很多麻烦。

其实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把小城镇的发展模式放到城市规划当中,提倡产城一体化,让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共生,这是最理想的。

本文由《观察家》为『大装家』供稿

大装家由创家live+出品,是一款互联网O2O设计装饰服务、导购类APP,有效打通设计师、商家、地产商以及消费者环节,实现需求与响应的无缝对接,为已购房用户提供居家设计生活系列服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