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00多万保一古树”的是与非
2015年9月23日,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友谊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现场,方圆130亩的工地中间一方土丘上,拱立着一棵20多米高的大楸树,非常显眼。据了解,为了保护这棵有323年树龄的大楸树,有关部门聘请专家到现场考察设计,在开发这块土地的过程中,向下挖掘20多米,打了91根保护桩,花费400多万元,在大楸树的外围打桩、浇筑水泥、植草,防止大楸树周围水土流失,而且把保护区占地扩大到近3000平方米。樊城区委书记邓卓海表示,保护这棵古楸树,代表着区委、区政府在发展建设中保护城市生态的理念。居民们纷纷点赞说:“为了留住城市记忆,这钱花得值!”(9月23日 中国新闻网——湖北襄阳旧城改造 花400万元保护323岁大楸树)
先来讲个故事。今年6月10日一大早,我偕老婆去游览安徽名镇——柘皋,那里正在对一些古民宅“做旧如旧”。当然,这次出游,我还有一大心愿是去拜访一下我的母校——巢湖市柘皋中学。上世纪70年代初,作为“文革”后第一届高中生,我曾是柘中一名学子。如今,斗转星移,走进校园已“旧貌换新颜”,我想找找曾经的教室、学生宿舍,还有我们班上那些“菜园子”,然而,这些早已被一栋栋教学楼与学生宿舍楼所取代,整个学校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走着走着,正当我“感慨万端”之际,有一位老师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我便立即向他打招呼,当我问起“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宿舍,我们的菜园子”,那位老师告诉我,“过去的柘中,唯一留下来就是我们身边这棵古棠棣,她已经成为柘中辉煌历史的见证者”,那位老师还告诉我,就在十年前,由于电力线路穿过她的上空,她朝东南方向的大片枝桠被无情砍伐。但她没有自暴自弃,依然扎根沃土,拥抱蓝天;尔今,注视着这棵古棠棣,我仿佛见到了当年那些老师和同学!
回过头来看,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那棵323岁大楸树,她的周围肯定生活着一些“老邻居”,“风度风雨,几度春秋”,如今旧城改造而“人走树在”,就像柘皋中学留下那棵古棠棣,便留下了人们很多很多美好的记忆,也便留下了当地历史人文的“根”;当然,留下这棵大楸树也等于在警示我们:留下一片“绿荫”等于在给我们的下一代留下一片“清凉”与“安静”,所以说,旧城改造而不忘保护古树,这一“明智之举”是应该的,也是值得肯定的——这是说其“是”。
为什么说还有“非”呢?
保护古树,当然有时要花去一些“土石工程”,但,“向下挖掘20多米,打了91根保护桩,花费400多万元”,这就有些奢侈和浪费了。毕竟,我们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生上,住房、养老、医疗,特别是“农村教育”,政府财政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很多,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为保护一棵古树,甭说“花费400多万元”,即便是“40多万元”,我看,足矣!怕就怕,这其间不知有没有“权钱交易”?
作者:张传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