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国庆节啦,很多朋友已在路上,很多朋友还在纠结要不要出去。7天,不长,却也不短。如何安排好这7天,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而不是让你“觉得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开始,以时间过得真快”结束,然后留下一地鸡毛和各种追悔?
蜀山书院建议各位还没有做好安排的诸君:长途游此刻还没有订房还没有计划的,就不要盲目出去添堵受气了,以读书、写字、茶叙、观影、静思为主题的精神世界遨游,比及占满了无数人头的自然山水来,更为宽阔,也更为滋养。以下是书院给诸君代拟的一份国庆计划表,希望对留守的诸君有用。
第一日:洒扫庭除,漫步花市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朱伯庐先生在《治家格言》中如此说,这大约是夫子对后辈的劝勉和警戒:居家过日子要勤谨。《后汉书·陈王列传》说: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这句话传到现在,就是通俗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足见扫屋一事虽琐细,却也事关读书人的本分。
扫屋之妙,不仅在于清洁舒心,而在于洒扫的过程带给我们的思考和观照。以我最长半月、最短一周的洒扫经验来看,明为扫地,实即扫心,将自己内心里积累很久的秽物、杂物、多余物扫出,让自己的内心清净欢喜,然后空心再纳新、美、善的东西,这是扫屋的最大妙处。
有私家花园者,更可借此机与花对语,修其枝蔓、除其杂草、移其盆钵、导其形状、润其根茎。花能解语,这一番伺弄,花能感恩,报以春花灿烂。
上午洒扫毕,饭后午休中睡1小时。下午漫步花市,为整洁一新的家买几盆时令鲜花,置于室隅,一整个假期都被赏心悦目,不亦快哉。
第二日:临写法帖,整理旧作
喜欢读书的人,绝少有不爱法书者。上至先秦魏晋,下到民国晚近,三千年书法史,真草篆隶之法书碑帖几如国土上的山峰河流不可胜记,没有哪一个人能穷其所有,正如没有哪一个能攀登完所有的名山大川一样。择其私好者临之,正如攀登一座仰慕已久但从未有机缘登临的名山一样,临帖的过程,即是我们攀登的过程,也是我们和先贤对话的过程。不求神完,但求意尽。半天或者一天的临帖,既会让你看到偶然登顶的绝妙风景,也会让你生发“山外有山”的感叹,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
下午可根据情况继续临帖或者整理年来的作品,为即将收尾的一年做一个创作总结,并为来年提前思考计划,以观得失,以昭来计,不亦快哉。
第三日:旧友茶聚,论古道今
茶为文化纽带,它在,一切的风雅便会汇集。读书人多喜茶,比及独饮,茶聚或者茶会更让人心向往之。带上茶具、与三五旧友,选一近郊野地,但有水流花开处,便可席地煮茶,不定设话题,细大不拘,论古道今,谈玄说理。起于有时,终于不尽,但如湖上泛舟,听之任之,有兴而可以诗文交记,尽兴而可以分道而归,这一整天,不亦快哉。
第四日:入市入厨,以劳羹汤
孟夫子说:君子远庖厨,被很多“别有用心”的男人作为不下厨房的理由。所谓“君子远庖厨”,不过说的是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状态罢了,也即使齐宣王“以养易牛”的心理,因为他亲眼看到了牛即将被杀的样子而没有亲眼看到羊即将被杀的样子。“眼见者不杀”,所以君子远离宰鸡杀鸭的厨房。
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意,那么趁这个假期,在经年累月地劳烦父母或者妻子下厨的情况下,去菜市场买菜然后为他们做一天的饭食,便是一个绝好的选择。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君子而言,去菜市场买菜是一个很虐心的过程,由是也可以体谅作为一个职业厨娘的不易。买菜、择菜、制作,上桌,整个流程尽可以慢下来,精细一些,以“洗手为卿作羹汤”的诚意和感恩之心,为亲人做一桌可口的饭菜,赢得他们真心的赞美,这是你出游无法看到的一道风景,也是你出游无法体验到的满足,不亦快哉。
第五日:观影观心,以补阙疑
很久未追的剧,错过的一场电影,或者碰巧在假日期间的一场舞台演出,趁这个假期把它补起来吧。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很多关于活着或者爱恨纠缠的疑问,或许可以通过观影观戏观心的过程得到开悟,何况,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选择的爱与憎,已经在现世里有了情感的投影。用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去看一场电影、一台舞台表演,或者一部不长的剧,以放松、以接纳、以释疑,闲居的这一日,不亦快哉。
第六日:走马藏市,以古为新
每个城市,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收藏市场。一个个体的收藏兴衰更替,可以照见一个时代的艺文变迁。一个人即是一段历史的短片,收藏里太多的悲喜情缘,最能让人体味暂居其世的繁华和苍凉等个中况味。择一日,去看看、转转收藏市场,不为买,只为静观、闲谈,增益赏鉴知识,洞看藏市风云,或许有入眼而来的巧件,只要不是太贵,不问真伪,买回家去,只为一日欢喜,不亦快哉。
第七日:逆流而上,静看秋叶
这一天,远方的他们回来了,出行的半边路,或许为你空着。无论是晴是雨,我们大可逆流而上,去一座空山,或者一个溪谷,慢行,软爬,看秋叶静美,看山川转红,听人流泄去后自然的鸟语空灵,让闲来下的农家做一餐山野之食,微醺,以诗归。7天圆满,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