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在我们一般人的认识中,就是帮忙带带孩子、管管幼儿的吃喝拉撒,好让家长安心工作的地方。
幼儿园搞科研,在众多的人心目中,一定就是老师们聚一块儿商量一下怎么样带好孩子不哭不闹。果真如此吗?让我们走进盐源县幼儿园,感受一下——



5月8日下午,盐源县幼儿园进行了县级科研课题《幼儿园园本主题网络教学的研究》成果鉴定会,会议邀请了分管教育的县领导和县教育局、科技局、宣传部、妇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县教研室的专家组,还邀请了县城的多所民办幼儿园、县城和平坝地区中小学等单位参加,共计有50多人。
不说其他人的感受,记者是带着一种看稀奇的目光走进了这个幼儿园。
色彩斑斓、绿荫丛丛,这是一所有着童话般装饰的幼儿园。看过校门口几块介绍科研内容的展板,大家来到课题成果展厅参观:成人、小孩的各种彝族服饰,用蛋壳、纸壳做成的成套少数民族酒具,摩梭人的猪槽船模型,摩梭小孩成丁礼上使用的猪膘肉、粮食、男柱女柱模型,该县著名的泸沽湖、公母山等景点的各种绘画、照片……色彩艳丽、造型各异的几百件很有意思的道具,据负责讲解的老师介绍,都是幼儿园老师们在科研中制作的上课教具和幼儿的手工作品。
还真有点意思!
丰富而逼真的教具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接下来的科研课题评议会,却让记者惊异不已:长达19页的“幼儿园园本主题网络教学研究报告”; 长达91页、涉及幼儿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五大领域教育和各种相关主题创设、教学活动计划方案、教师成长研究方案等在内的《幼儿园园本主题网络教学研究》方案和研究过程安排的资料;分成两集共172页的教师各种主题教学探索案例;两本共232页52篇的教师科研(经验)文章;60多本各级教育科研获奖证书。当这样一大堆科研资料放在面前时,记者原本看稀奇的心思完全没影了,在这样一个边远的小县城、这样一所普通的幼儿园,竟然能完成如此庞大的科研内容,获得如此巨大的科研成果,确实令人大感意外。
随着评议会的逐步展开,一个进行了长达4年的教育科研过程和它获得的成果以及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让记者对从事这项研究的阿姨们敬佩万分。
4年前……
随着国家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盐源县幼儿园在对照了《纲要》所要求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后,深感自身的不足,深感必需弥补教师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的同步转变,必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一个平台,而这个理想的平台就是科学的课程。
国家只是提出了要求而没有现成的课程,怎么办?该幼儿园经过反复的商讨后决定,自己来完成这个能实现《纲要》要求的课程。在一个落后小县,能作出这样一个决定,无疑是非常大胆的想法。因为要实现《纲要》提出的新思想、体现新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突出多元智能和五大领域的要求,构建体现本地特色的课程,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4年中……
为达到预先设定的目的,盐源县幼儿园全体上阵,包括从园长到临时工的60多名员工、700多名在校幼儿、所有能发动的家长和各自所在的社区。
研究目的非常明确:1、通过本实验课题的研究,有效探索小、中、大班课程改革模式的变化,总结积累出一套适合本园特色的新课程思路,服务本园幼儿,并总结创新教育经验。2、通过实验活动,扩大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丰富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提高教育能力,全面营造教育科研氛围,走科研兴园之路。
研究时间: 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
课题安排:总课题——民族地区幼儿园园本主题网络教学研究;三个子课题——教师的专业成长、五大领域如何引入和运用本土资源、怎样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资源环境;
人员安排:……
课题活动内容:……
让一群从未涉及过正规教育科研的幼儿园老师,来完成如此严肃庞大的科研任务,其难度应该不难想象。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该园曾数十次邀请县内外科研专家培训,数十批次派出教师到全省各地学习取经,上百次召开各种科研活动,形成难以计数的资料和教研心得。一句话,一切都是一边摸索一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
但是,到计划的2007年底,幼儿园领导发现,取得的成果与预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怎么办?是继续还是放弃?到底能不能完成这个科研计划,实现预期目标?一番深入的思考和商讨后,牛劲十足的阿姨们再次开始了心中的梦想。
结题……
艰苦的再探索开始了。
对前一阶段所有科研成果再一次深入分析和总结,针对性更强的子题目不断被设计和实践着,更多的本土资源被挖掘出来:盐源本土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水利矿产、旅游名胜、农业特产、民族文化等等,凡是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引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内容的,都进入了老师们的视野。自然资源中拥有传奇色彩的泸沽湖风景及摩梭人独特民风民俗,体现彝族风情的“宝清农场”,本地特产的苹果、花椒、木耳、蘑菇、银鱼等等;民族文化资源中彝族与摩梭族的民族传统游戏、民族工艺、民族艺术等等;社会资源中盐源的产盐历史、建有的盐厂,还有“官地”、“锦屏”、“二滩”等大型电站、现代企业的果汁厂、焦化厂、平川铁矿、松香厂、水泥厂等等大型厂矿;另外,中央实施的“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在西昌举办的全省“冬旅会”资料图片等等,都成为了该园科研课题的丰富素材。
又是一年多的不懈探索,又是反反复复深入的总结和规范,成果终于形成,结题的时候终于到了。
2009年5月8日下午,通过三小时的成果鉴定,由多个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宣布:通过审读《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效果检测报告》、查阅相关资料、与课题组成员进行质疑答辩等方式,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该课题的选题好,针对性强,研究过程真实清晰,以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核心,以研究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课题的开展,教师科研意识增强,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是完善健全了幼儿园科研制度和工作机制,增强了科研兴园的力度,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幼儿综和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四是课题研究的措施具体、方法科学,研究注重实效,教师参与度高,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取得的成果内容丰富,易于推广。
五是本课题研究选题,既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很好的实践价值。该课题在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观点十分可贵。课题组成员秉承课题的宗旨,根据本园实际,从教育科学需求出发,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丰富。该课题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成效显著,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结题鉴定。同时也希望幼儿园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将所取得的成果推广到其他兄弟幼儿园进一步实施,以取得更大的成果。
据该县教研室负责人介绍,虽然本科研项目定位是县级的,但是,介于该成果的内容十分丰富、可操作性强、可借鉴面广,准备向更高级科研部门推荐,以利于充分发挥出科研成果的带动和指导作用。 (本报记者 向明东)
转自 <凉山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