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蓄电池适用于纯新能源汽车,可以归类为铅酸蓄电池、镍基电池(镍一氢及镍一金属氢化物电池、镍一福及镍一锌电池)、钠ß电池(钠一硫电池和钠一氯化镍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等类型。而燃料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等类型。
新能源电池是否有污染? 新能源锂电池,大家都在说是深入人心的"绿色环保"代名词,那么,事实上真有那么"绿色环保"吗? "锂电池产品本身没有污染,不像传统铅酸电池等会产生重金属污染,而可回收的特殊属性使它更具生态意义。"据了解,锂电池工厂的"绿色工程"已在海外多个国家投入示范和应用。目前我国也在酝酿制定关于车用锂电池产业的下一步规划方案,深入挖掘这一产业的内在绿色价值。
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污染?曾在加拿大、美国从事新能源电池研发的海归人士指出,锂电池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比传统电池要低很多,只要把生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化学溶剂充分冷凝回收,就能避免污染。对此,国外有环境标准进行约束,国内也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胡里清介绍,磷酸铁锂电池企业在不少欧美发达国家本土均设有工厂。比如著名的美国A123锂电池公司在美国密苏里州、德国和韩国都有制造基地,公司成立时还获得美国政府的科技补贴。此外,日韩两国国内的锂电池行业也迅速发展,日本NEC、韩国LG和三星等跨国巨头都已与本国汽车制造商合作,在本国内研制新一代的锂电池产品。 据悉,电池的生产先后经历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钴酸锂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五代。其中,前四代电池均使用重金属,在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磷酸铁锂作为第五代电池,不含重金属与稀有金属,无毒(SGS认证通过)、无污染,符合欧洲RoHS规定,为绿色环保电池。无论在生产及使用中,均无污染。因此,这种电池被列入了"十五"期间的"863"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项目。 新能源电池回收 最难解决的问题 一辆指导价为30万的新能源汽车,其电池成本可能在10万元甚至以上。“一般来说,动力电池的容量低于80%就不能再用在新能源汽车上。”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消费者承诺的电池使用寿命和质保最多是10年时间,但是如果考虑到使用环境等综合情况,动力电池的平均寿命也就是5年。”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的规模。 2012年7月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引导生产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 在此之后,“包括国家电网下属的北京、浙江公司,都在致力于动力电池的余能研究,投入资金上马梯次利用研究项目,但是进展相对缓慢。”OFweek行业研究中心新能源分析师孙栋栋之前曾告记者。 事实上,“将利用后的动力电池大规模用作储能,这恐怕只能是想想而已。”华北地区某新能源公司的技术人员指出。 在2014年12月30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 《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明确汽车生产企业作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负责动力电池的回收。 为鼓励生产企业回收动力电池,不少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上海市曾出台政策表示,车企回收动力电池政府将补助1000元/套;深圳则建立动力电池利用和回收体系:每卖一辆车厂商拿出600元、政府拿出300元,用于回收动力电池,初步建立电池回收的机制。
|